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11號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報告預測至二零二六年公屋需求三萬六千 二零二三年前料已滿足需求
2017-10-11
【本報訊】房屋局公佈「公共房屋需求研究最終報告」,預測結果顯示,至二零二六年本澳公屋單位需求為三萬六千五百九十二個(社屋佔一萬五千多個、經屋佔二萬一千多個),公屋中長期潛在供應約有四萬九千八百七十三個,但短中期可以供應的公屋數目,僅得九千二百七十三個。房屋局局長、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山禮度承認,公屋供應難以滿足短中期需求,相信隨著A區及其他公屋項目進入規劃,公屋中長期需求可得以紓緩。
上任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自二零一五年第四季任期結束後,公屋事務委員會接近兩年沒有開會。新任委員昨日召開本年度第一次平常會議,議程包括﹕選舉出委員會副主席歐陽耀光、討論及通過內部規章、由「公共房屋需求研究最終報告」研究團隊﹕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史毅、澳門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馮健韶介紹報告內容。
報告指出,預測至二零二一年本地人口將增至五十九萬三千多人,較二零一六年增加五萬六千多人;二零二一至二六年間,將再增加五萬四千三百多人,總人口將增至六十四萬七千多人。本地住戶至二零二一年將增至二十萬零一百七十八戶,較一六年(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九戶)增加二萬五千七百三十九戶。二零二一年至二六年,將再增加二萬一千零九十九戶,增至二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七戶。於二零二六年已建成及潛在供應的公屋及私人住宅單位合計超過二十九萬個,但本地住戶,外地僱員及外地學生的總需求估計合共約二十五萬個單位,部份住宅單位有可能出現空置的情況。
雖然私樓可能有空置,但社會對公屋需求無減。保守推算,整體公屋需求,包括社屋及經屋,二零二一年將需要三萬一千二百四十七個單位,至二零二六年需求將增至三萬六千五百九十二個。本地住戶以中小型為主,每戶平均人口將由二零一六年每戶三點零八人,下降至二零二六年每戶平均二點九三人。對於公屋戶型的需求,料一至二人家庭將接近四成三,三人戶約佔一成三。經屋需求上,二零一六年累積需求為一萬六千零四十三個,至二零二一年將增加三千一百六十九個,至一萬九千二百一十二個,以二人戶最多,佔三成三,一人戶及二人戶將分別位兩成四及兩成六,四人戶將有一成半。至二零二六年,預測經屋累積需求將增至二萬一千四百四十八個,戶型需求相若。
承認短中期難滿足需求
供應方面,預計至二零二六年,公共房屋中長期潛在供應約有四萬九千八百七十三個,應足夠滿足公共房屋的需求。(此估算尚未包括社屋租戶解除合同後退回的年均約四百個單位)。但是,至二零二一年公屋的供應量,只有約九千二百七十三個單位,與三萬一千二百四十七戶的需求有約有二萬一千九百七十四個單位的差距。山禮度承認,公屋的需求短期難以完全滿足。但隨著新城A區,偉龍馬路等大型公屋項目的發展,中長期的公共房屋供應將較潛在需求多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一個單位,屆時已建成及潛在供應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單位估計將有二十九萬六千三百九十七個,將較樂觀。
建議新城A區公屋項目先推半數單位建設
報告建議,為確保善用土地及財政資源,並加快建設進度,新城A區的公共房屋項目先集中推進半數單位的建設,其他項目則按原訂計劃推行,期望於二零二三年前滿足所有公共房屋的需求,而新城A區公共房屋項目的另一半則可作為土地儲備,按未來人口及經濟變化適時發展,新城B、C、D、E區亦有約二萬二千個潛在的住宅單位供應,可供未來作長遠規劃之用。此外,建議每五年利用人口普查或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對房屋需求作定期的評估,而在每五年中間亦可利用當時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據檢討及更新預測數字,以便適時調整房屋供應的規劃。
被問到社屋及經屋何時重開申請?山禮度表示,《社屋法》及《經屋法》均在修法當中,《社屋法》稍後可提交立法會討論,並料可按照今年第四季重開的日程,於稍後重開社屋申請。而經屋,由於要先做好規劃方可申請會再開隊,未能有準確時間,他希望,偉龍馬路公屋做好規劃後,可於未來一至兩年重開經屋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