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 新馬路不簡單 民署:須視社會意見擇維修方式

2018-03-26

【本報訊】新馬路上週出現地陷,推斷由於地下渠道長期令土壤流失而造成,岩土工程協會監事長李熙爗指出,新馬路的渠網使用已有數十年,澳門其他區份渠道設計亦有數十年,為舊式設計,但政府在進行道路重鋪時,只是重鋪路面,道路質量未有改善,促請政府在重鋪道路時解決地下渠網老化、優化設計等。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處長何成沃表示,新馬路若要全面維修單是一條行車線維修都需要幾個月,將會影響交通,民署須要視乎社會意見,選擇維修新馬路的方式。

本澳不同區域的道路先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包括路陷、高低不平等,部份成因是地下土壤流失、部份是由於附近有大型工地施工。澳門論壇昨邀請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處長何成沃、岩土工程協會監事長李熙爗、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歐嘉輝、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會長湯澤森、筷子基坊會理事長鄭鑒康,探討本澳道路質量問題,以及構建步行系統的需要性。

新馬路渠網已使用數十年

單是就上週新馬路路陷事件,李熙爗指出,整條新馬路的渠使用已有數十年,隨著交通流量增和地下土壤流失而出現此情況。他認為,整條新馬路需要進行重鋪,同時改善已沿用數十年的渠網。何成沃指,新馬路的渠網的確是舊式設計,但設計優良,可以用七、八十年,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後沒有再作維修。但隨著地下水的滲漏、土壤流失,除上週出現路陷路段,整條新馬路都有重鋪的需要,若要全面維修單是一條行車線維修都需要幾個月,民署須要視乎社會意見,選擇維修新馬路的方式。

湯澤森指出,隨著交通、車流的增加,對路面狀況造成壓力,除了路陷,部份道路出現高低不平,例如美副將,對電單車駕駛者造成危險。建議政府作路面狀況檢查。

政府在不同區域推出建步行系統計劃,希望鼓勵市民多步行減少使用交通工具。李熙爗認為,現時步行設施分散於各區,未能形成步行系統,必需把分散的步行設施聯繫起來才能構建成步行系統。他促請,在氹仔、新城填海A區這些空間較大的區份做好步行系統規劃。鄭鑒康建議,筷子基北區人流漸增,建議建一條由狗場至關閘的步行系統,以及優化筷子基區的行人天橋、斑馬線等。歐嘉輝提出,氹仔將有不同的工程開展,憂慮再開展步行系統工程將會令交通進一步惡化。

有出席論壇居民希望政府,在進行行人過馬路設施設計時,增加便捷性,以免使用不便而不能吸引市民使用。另有市民反對興建自動步行系統,認為會削弱市民的綠化、休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