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醫療交通設施及維修亟待解決 民建聯冀當局盡快完善石排灣社區設施

2018-04-10

【特訊】日前,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副理事長兼石排灣綜合服務辦事處主任李潔芳及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馮彦龍,與石排灣居民進行座談,聆聽及收集居民對區內設施的意見,並與多名居民實地了解區內情況,發現仍存在不少問題,促請當局盡快改善,回應居民訴求。

居民分別就區內醫療、社區管理、交通設施及區內設備維修等問題反映意見,有居民指出,現時區內雖然設有臨時衛生站,但由於只有星期一至五上午八時半至晚上八時提供服務,其餘時間若需求醫,一般只能自行前往區外,或致電救護車送往山頂醫院,不但造成不便,更可能拖延治療時間加重病情;另外,居民亦反映區內幾座行人天橋設計不善,一旦電梯出現故障,對坐輪椅或攜帶較多物品的居民做成不便,而且由於欠缺斑馬線,導致不少居民直接從天橋下橫過馬路,險象環生。

區內配套日漸完善仍存需改善

馮彦龍指出,現場所見,上年風災後,很多被破壞的社區設施,包括巴士總站多個後視鏡均受到嚴重損毀,影響交通安全;部分行人天橋玻璃外牆碎裂直至目前仍未修復,而外圍築棚亦已擺放多時,擔心風季將至,容易造成危險。他呼籲當局盡快對上述設施進行修復、加固或拆卸,以免造成意外;同時,區內兒童玩樂設施不足,曾有小孩在一些斜坡踢足球、踩單車或滑板車時,與途經長者發生碰撞造成損傷,管理公司及當局亦需關注。另外,現時區內衛生站服務時間顯然未能滿足居民需求,建議改為二十四小時運作,以優化區內就醫條件,保障居民健康。他認為上述問題均與區內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期望當局從實際角度考慮,盡快作出維修及完善,以回應石排灣居民訴求。

李潔芳指出,民建聯已多次向當局提出應在居雅大廈路段設置斑馬線,切合區內居民實際使用需要,惟當局以附近有行人天橋為由未有接納建議。她對當局鼓勵區內居民使用行人天橋的想法表示認同,但期望當局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由於天橋設計問題根本不方便居民使用,而現場所見確實有不少居民直接橫過馬路,險象環生。她認為,居民安全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優先放在首位,促請當局盡快在該地段設置或優化過路設施,保障居民安全。

冀盡快改善回應居民訴求

李良汪表示,石排灣是特區政府成立後首個興建的大型公屋群,雖然現時區內的生活配套已日漸完善,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隨著近年入住人數上升,區內交通、民生設施、醫療服務、教育、康體及社會服務等社區配套需求不斷增加,上述社區設施小如保養維修、大至交通或醫療系統,涉及多個不同範疇的政府部門。期望當局貫徹落實《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方案內容,為居民構建一個舒適、方便的生活小區,並從政策上配合居民實際生活需求,讓石排灣更符合各樓宇“安居樂業”的命名。

他表示民建聯正就石排灣社區建設開展居民滿意度研究調查,期望以科學數據結合實際情況,向政府提出更有利於該區發展及切合居民所需的建議,期望為居民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園。同時,民建聯將持續收集及跟進各區市政建設問題,居民可透過以下四種途徑,包括致電:2841 2883(民建聯社會事務委員會)、民建聯微信公眾號、搜尋“民建聯”臉書或透過電郵:apimacau@yahoo.com.hk反映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