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促政策配合『源頭減塑』 政府現時在減塑工作上仍停留宣教階段

2018-06-05

【特訊】今(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塑戰速決”,世界齊心協力對抗一次性塑膠污染問題。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黃潔貞表示,政府現時在“源頭減塑”的工作上,仍停留在宣教工作的階段上,未有強制性的措施和政策的落實,希望政府響應“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塑戰速決”,透過政策手段盡快推進“減塑”的工作。

黃潔貞表示,根據當局公佈的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二○一七至二○二六〉資料顯示,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從二○一一年至二○一六年的城市固體廢物接收量由每年約三十二點九萬公噸增加至約五十點四萬公噸,相當於同期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從每日約一點六三公斤增加至二點一一公斤。在二○一六年城市固體廢物中就有百分之二十一屬於塑膠類別,逾十點五萬公噸。固體廢物量比其他中高收入地區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計劃中提到,現時塑膠類廢物僅有小部份被回收,大部份隨城市固體廢物被焚化。由於塑膠在焚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任由塑膠類廢物增長,長遠將影響市民健康和自然生態。

她認為,固體廢物逐年增長與本澳人口和旅客的增加有關,另一方面反映政府的環保政策不給力,未能有效控制各類固體廢物的增長。“源頭減廢”,“源頭減塑”是世界共同關注的議題,塑膠袋是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但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可以減少使用,或用可循環再用的環保購物袋,有手挽的貨品不取膠袋。

“源頭減廢”,“源頭減塑”的工作,必須要透過政府的支持和推動,政策配合尤其重要。世界各國和地區都實施針對性的減塑政策,禁用或禁售一些塑膠餐具、拋棄式塑膠,禁止提供塑膠袋等。有發展旅遊的城市更推動無塑旅行政策。以上都可作為澳門“源頭減塑”政策的參考依據。

反觀現時澳門政府在“源頭減塑”的工作上,只是停留在“意識提升”、“自願性措施”的起步階段,當局早年提出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二○一○至二○二○),當中大部分指標及措施都未能達到,甚至還沒開展;二○一六年初完成“推行限制使用塑膠購物袋之制度”的諮詢工作,至今仍未有立法的消息,該制度是否石沉大海,希望當局盡快公佈制度的跟進情況。

黃潔貞又指出就當局連續多年舉辦“減塑有著數”活動,活動期為三個月,今年約有五十商戶參與,每年這三個月都令本澳減少大量使用塑膠袋。有關活動可以全年進行,在未強制措施和政策的配合情況下,此活動成為源頭減塑的重要手段。她建議政府從口號教育變成加大鼓勵措施,政府應完善塑膠及各類廢物的分類收集和回收工作,擴大“環保FUN”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加大環境保護和廢物分類的宣教工作,讓環保的意識植根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