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協倡積極推動塑膠袋徵費立法

2018-06-05

【特訊】自1974年起每年的6月5日被定為世界環境日,作為關注環保議題的全球性平臺,今年以探索可持續替代品,提倡積極減少一次性塑膠的生產和過度使用,以避免特別是對海洋生態的自然環境污染,並威脅人類和動物的健康。中華新青年協會教育政策關注組召集人、特區政府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黃萬濱認為,一次性的塑膠成品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然而浮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緊急難題。對此,黃萬濱建議當局加快推動塑膠袋徵費立法,加強營造澳門社會綠色生活潮流,同時提醒澳門需要提前規劃長遠的環保措施工作,為下一代留下綠色的環境。

今年世界環境日以“塑戰速決”為主題,呼喚各地區政府及人民積極思考及參與減廢減塑的環境運動。黃萬濱指出,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等地最早在2002年起已經對塑膠袋進行了管制及收費立法,台灣更計劃在2030年實施全面禁塑,澳門多年來在塑膠袋收費計劃諮詢階段停滯不前,坊間對相關計劃的意見眾多,政府當局亦未見對減塑堅持態度,以致至今澳門在減塑上未能通過立法的手段解決。需知道立法停滯的同時,澳門在垃圾處理及污染方面已多次響起警號,在《澳門環保狀況報告2016》中指出,在堆填區及焚化爐呈超飽和的狀況下,澳門人均每日製造垃圾量保持在2.11公斤,遠高於附近地區及國家,認為本澳市民和旅客有必要盡快適應及接受用者自負的原則,並指出諮詢與立法已是克不容緩,希望當局盡快加快推動塑膠袋徵費立法,並對政策的成效制定目標,成為全澳共同達成的目標。

黃萬濱又認為,環保意識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及生活中慢慢養成習慣。在2015年澳門人均生產垃圾中有18%為塑膠,2016年更升至21%,可見在政府多年提倡環保成效不彰。未來政府應該通過多元的手段推廣和教育市民建立環保意識,形成受市民追捧的生活潮流,如推行“私家杯"等行動,建議市民減少購買瓶裝水或飲料,多利用可循環使用的容器盛載飲用水,從而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瓶,從原頭著手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黃萬濱又發現現時網購盛行,伴隨著的是大量用在包裝上的紙盒、發泡膠、膠袋等廢棄物的問題,建議政府學習內地要求快遞業使用可回收材料,並做好用者自付的規劃方案,以應對廢棄物的產生,並普及市民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