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香港約百萬就業人口 未來高機率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8-07-11

【香港中通社7月10日電】(記者 張瑞絲 王來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10日發佈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未來10到20年間,香港約100萬就業人口有高達七成機會,可能被智能化技術取代。

據介紹,該項研究報告由“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與牛津大學合作,利用機械學習方法,對香港就業市場的智能化風險作出定量分析,旨在分析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對香港就業市場的衝擊,以及提出應對之策。

報告顯示,在香港370萬就業人口中,有28%的工作處於智能化的高風險區域(≥70%),有18%處於低風險區域(≤30%)。這意味著,在未來10到20年間,香港約100萬就業人口有高達七成機會,可能被智能化技術取代。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楊荃荃表示,目前不易被機械取代的工作能力可概括為創造力、社交智慧、感知和操控能力三類。對創造力、社交智慧要求越高的工種,被取代的風險越低。例如,醫生、護士、新聞記者等風險較低;辦公室文員、會計師、出納員等則風險較高。

香港經濟結構自上世紀80年代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楊荃荃指出,香港產業集中於服務業,以金融服務、旅遊等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面對人工智能衝擊風險均較高。其中,旅遊、貿易和物流業的風險更在六成左右。然而,較不容易受衝擊的文化藝術、醫療等產業對香港經濟貢獻較少。

對於香港就業市場可能面臨的衝擊,報告提出了十項政策建議,包括制定全面科技及人才發展戰略,結合國家科技優勢,思考“國家所長、香港所需”;打造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發展國際人工智能開發平台;增加科技培訓及教育,形成產學研良好生態等。

楊荃荃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未來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應爭取國家支持,加強與內地合作。香港在科研、人才、產業化與專業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產業基礎不足,市場亦受限。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與內地最好的合作平台,通過與國家科研實力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