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科學家前沿學術研究助了解木星

2018-08-11

【特訊】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氣體星球,其總質量是太陽系中其它所有行星、衛星的總質量的2.5倍,直徑更超過地球10倍有餘。在多年行星物理與行星磁流體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講座教授帶領他的合作者,共同發展了邏輯上一致、物理上正確、數學上嚴謹的木星環流模型和反演方法,並結合美國太空總署(NASA)“朱諾號”太空船最新引力場測量資料,提出了兩類可能的木星環流形態。

該研究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Kong and Zhang et al. 2018 PNAS doi: 10.1073/pnas.1805927115)。PNAS是公認的世界四大期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自1914年創刊至今,提供具有高水準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等。此論文明確指出並糾正了其他科學家的觀點與方法,為木星表面快速環流之謎作出了合理的科學解釋,並對木星內部物理與動力學性質提供了關鍵的約束條件。

基於澳科大的這項最新研究,科學家知道了目前在“朱諾號”對木星引力場的測量方式下,木星的環流結構以及內部其它物理狀態的推測仍然存在顯著的不確定性。這項研究亦明確糾正了今年三月有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發表有關“朱諾號”觀測結果所得可靠性和科學性不足的結論,並解決了科學家對木星大氣環流結構的建模反演成果所存在明顯數學與物理缺陷的問題。在中國的木星探測計劃中,通過巧妙的探測器軌道設計與高精度的引力場測量,結合完善的內部物理化學模型反演,將能顯著提高人類對木星內部結構和流體運動模式的理解,而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將在中國未來木星太空船的科學探索中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