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10億人 處於極貧狀態

2010-05-05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發佈的《二O一O年全球監測報告:危機之後的千年發展目標進程》指出,二OO八年的食品價格危機和同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饑餓問題。報告認為,世界上有十億多人食不果腹,因此實現從一九九O年到二O一五年把饑餓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關鍵目標希望十分渺茫。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危機拖慢了發展中國家的減貧速度,阻礙了實現其他千年發展目標的進程。危機對千年發展目標的幾個關鍵領域造成了影響,包括饑餓、兒童與孕產婦健康、性別平等、清潔水源、疾病防控等,並將繼續影響二O一五年之後的長期發展前景。 報告說,由於危機帶來的後果,致使二O一五年繼續處於極貧狀態的總人數增加了五千三百萬。即便如此,報告預測說,從現在起五年後極貧人口的總人數大約為九‧二億,與一九九O年的十八億極貧人口相比仍有顯著下降。根據這些估計,發展中國家從整體上仍有望實現到二O一五年把收入極度貧困的人口比例在一九九O年四十二%的基礎上降低一半的首個千年發展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穆利洛˙波圖加爾說:「金融危機是一次嚴重的外來衝擊,對貧困國家造成了沉重打擊。如果沒有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十五年對政策和制度的改善,危機的影響還會嚴重得多。在發展中國家,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許多人的安全保障仍十分薄弱,因此危機對日常生活具有嚴重的潛在影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報告中做出的新預測,在新興經濟體表現強勁和全球貿易出現復蘇的推動下,預計二O一O年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會加速至六‧三%,與二OO九年的二‧四%相比顯著回升。但復蘇依然脆弱,也影響到千年發展目標的進程。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儘管某些地區和國家仍可以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但我們從以往的危機中知道,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人類進步——無論是在收入、營養還是教育衛生方面——往往都會大幅下滑,而在形勢好轉後恢復需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