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垃圾焚化與不成功的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2010-05-24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提高﹐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處理垃圾也成為現代城市的一個問題。澳門的地方小﹐可以堆填垃圾的地方少。上世紀九十年代時與珠海方面就關於在珠海找個地方堆填垃圾的事談不成﹐逼著澳門走自己的路﹐興建垃圾焚化爐。 澳門垃圾焚化爐在當時是很先進的﹐緩解了澳門的垃圾處理問題﹐現在更成為國內城市處理垃圾的榜樣。在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考察澳門垃圾焚化爐後﹐國內不少城市的有關部門和環保人士也紛紛來澳門參觀、取經。澳門垃圾焚化爐一時出盡「風頭」。 然而﹐垃圾焚化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接受的。廣州市番禺區著名的「反燒」網友「巴索風雲」和「阿加西」應番禺區政府邀请,曾到澳門參觀澳門垃圾焚燒廠。當地政府希望借澳門垃圾焚化爐的例子﹐來說服公眾接受採用焚化技術的手段來處理垃圾﹐可說用心良苦。不過﹐「巴索風雲」在網上發表聲明﹐不滿參訪全程不接受任何媒體訪問。他更在「江外江」論壇上公開他澳門行的結論﹕「垃圾處理澳門模式不適合内地」。 「巴索」顯然不是為「反燒」而「反燒」。他指出澳門垃圾處理的缺陷﹕澳門已經過度依賴採用焚燒方式處理垃圾,因此制約了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的决心和動力,在治理垃圾方面完全本末倒置,以「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方式處理,和世界公認的垃圾處理先後原則違背。他還指出,澳門地小,缺乏農業、工業等基礎行業,無法消化垃圾分類後的資源再利用。而内地有良好的農業、工業基礎,完全可以按照國際公認垃圾處理的順序。即﹕一是實行源頭减量,盡可能少產生生活垃圾;二是廢棄物再生;三是對廢棄物盡可能回收再利用;四是採用堆肥或厭氧發酵處理有機垃圾;最後才是焚燒和填埋的最终手段。 他認為﹐澳門也没有相關立法,估計這也是澳門垃圾分類一直做不成功的因素之一。 五月十一日﹐澳門環境保護局不知何故也邀請本地傳媒參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之後的新聞通稿既讚揚這個「澳門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算是很中肯﹕正如早前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施政方針答問大會上所言,澳門環保工作的「中游」做得不俗,具有完善的垃圾焚化爐和污水處理廠,但源頭和廢棄物處理工作遠落後於鄰近地區。此外,由於澳門市內住宅、商業和工業區交錯混合的特點,要將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分開處理難度極大,對比鄰近地區而言,還未完全實現合理的分類回收效果,需繼續大力推廣。 從環境保護局的「自我批評」﹐可以印證番禺 「反燒」網友「巴索風雲」的批評是對的﹐而且也說明環保局知道問題的所在。當局在正進行諮詢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二O一O至二O二O)中提出了 「六大規劃策略」,以可持續發展方式應對環境問題。其中,就「鼓勵節約資源」方面,提出了三方面的策略目標,包括: 一、宣導綠色生活模式,提升市民環保意識;二、減少過量耗用資源,推行資源循環利用;三、鼓勵開發及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以說﹐當局也提出了解決存在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問題的一個方向﹐但是比較空泛﹐沒有可以操作的具體措施。對此﹐我建議環保局應該到台北去取經﹐看看人家是如何成功地教育居民將生活垃圾分類﹐從源頭盡可能少產生生活垃圾﹐以及如何讓廢棄物再生﹐將資源回收利用。而且﹐向台灣學習環保方面的成功經驗﹐這也符合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澳台合作的理念。 本報記者  郭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