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聞消息

2010-06-17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舉辦研討會 為慶祝「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周年暨「天主?澳門?區檔案文獻」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以及進一步探討澳門文獻的挖掘與整理工作,促進本地文化事業的發展,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於本月十七日上午十時在澳門大學中葡樓(L105)舉辦「從梵蒂岡到澳門——天主教文獻探討」研討會。主要研究歐洲和澳門所藏的天主教文獻與歷史發展的相互關係,並藉此與相關專家學者交流及探討澳門文獻整理發展方向和具體工作。 是次活動由澳門基金會及摩卡娛樂場贊助。研討會由澳門文獻信息學會學術顧問、澳門大學歷史系湯開建教授主持,特邀法國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學部博士候選人劉清華先生主講 「歐洲藏澳門及中國內地天主教相關檔案文獻初探」, 主要探討梵蒂岡教義部檔案館(ADF)、梵蒂岡教廷傳信部檔案館(APF)、梵蒂岡秘密檔案館(ASV)、羅馬國立Casanatense 圖書館,以及巴黎遣使會檔案館(ACM)、法國外交部南特藏(AD-Nantes)等地有關澳門及中國內地天主教史檔案文獻信息。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理事長楊開荊博士將介紹「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的過程,以及相關文獻的情況。由於天主教澳門教區從十六世紀以來作為遠東地區天主教活動中心,其在東西文化互傳和影響超越了鄰近國家和地區,當中文獻涵蓋時16-19世紀,為澳門聖若瑟修院所藏古籍及主教公署的檔案等一系列文獻。通過文獻的揭示,進一步論證澳門的歷史角色。 梵蒂岡與澳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尤其是在天主教活動範疇,澳門文獻信息學會希望通過各界學者的共同研討,引起學界對蒐集各地澳門歷史文獻的關注。應邀參與研討的學者來自教育界、歷史研究界、圖書館界、檔案界等領域人士,以及澳大學生。提出對文獻工作的整理方案,為澳門將來的澳門文獻的進一步發掘、整理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以推動了本澳文化事業的發展。活動歡迎有興趣人士參與,也可致電六六八六三六七九黎先生查詢詳情。  

世界頂尖大學代表出席澳大論壇 為加強與海內外姊妹院校的聯繫,交流拓展籌款計劃,澳門大學於六月十四日首次召開大學拓展及籌款論壇──卓越社區夥伴,邀請六位來自海內外頂尖大學負責大學拓展、籌募及永續基金管理的專家學者,就大學發展的目標,加強與社會及捐贈者的關係、籌募活動的策略和管理、基金會與永續基金的管理等,與澳大管理層、校董會、大學議庭、發展基金會信託委員會的成員等交流經驗。 是次論壇就大學拓展的目的與原則、加強與社區及捐贈者的關係、籌募活動的策略和管理、基金會與永續基金的管治,以及頂尖大學籌款活動的經驗等範疇進行細緻的探討。六位專家學者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拓展及籌募處處長鄭文珊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發展事務主任Angela Chapma女士、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榮休教授兼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榮休校長William H. Mobley博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系副校監Guy K. Diedrich先生、教育發展與支援聯會(CASE)亞太分會執行理事Krista Slade女士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基金會總裁Jennifer Bott女士。 主講者在論壇上,總結了其多年院校籌款的經驗,詳細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學拓展資源的原則、意義、共性、大學基金會的經濟和品牌價值、籌款成功的經驗以及如何爭取社區的認同和參與等議題。他們認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普遍設有基金會,而且捐贈率越高的大學,其世界排名也越前,故捐贈率成為一流大學品牌和教學質素的重要指標。大學在募捐時,既要定位明確,也要與捐贈者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讓捐贈者明白大學的願景和使命,捐贈教育事業更是共同實現教育夢想的途徑,對促進人類社會進步意義深遠。 另外在籌款時,大學除吸引大額捐贈外,校友的捐贈同樣重要。過去十年,世界頂尖大學的捐贈模式,發現超過八成捐贈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的校友在畢業後頭五年都積極並持續向母校捐贈,而校友的捐贈更佔了所有捐贈者總數的四成。這一結果反映大學在籌款時,推動社會建立捐獻文化並資助大學發展固然重要,但培養校友回饋母校的優良傳統同樣重要。 論壇開幕儀式於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澳門舉行。澳大校董會主席、澳大發展基金會創立人代表及信託委員會副主席謝志偉博士致開幕辭時表示,澳大首次舉辦以「大學拓展」為主題的論題,這於澳門來說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在外國,「大學拓展」或 「社區夥伴」,其實就是尋找更多的社區資源,支持大學朝著既定目標發展。澳大在去年十二月七日成立澳大發展基金會,希望通過是次論壇學習如何更好的利用基金會這個籌款機制來推動大學的發展。澳大新校區將為大學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大學也會好好把握機會,實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 澳大校長趙偉教授在介紹時指出,澳大目標是要建設成為一所具有區域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為進一步實踐教育抱負,澳大在教學、科研和大學管治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軟、硬件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一項是參照世界一流大學的做法,創立澳大發展基金會,加強與社會的聯繫,並依靠社會和校友的捐獻,支持大學的長遠發展。基金會啟動半年即獲得近澳門幣三億元的巨額捐贈,澳大來年將小部分金額用於招攬世界頂尖教授、資助本科生參與在現時校園試行的住宿式書院計劃、獎勵優秀教學和學術表現,以及資助策略性教研項目等。趙偉校長深信在基金會的全力支持下,澳大有信心可以穩步、有序地向一流大學目標邁進。  

「鶴鳴濠江」考古系列講座本周六舉行 民政總署主辦的「二零一零嘉模講壇──鶴鳴濠江考古系列」講座,將於本月十九日(本周六)於仔嘉模會堂舉行,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王幼平教授主講,向市民解讀中國考古最新成果,領會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 當日講座分兩場,首場由下午二時正至三時四十分,題目為「人類起源的考古發現與探索」,將講述這百多年來在非洲、亞洲與歐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與舊石器文化材料,已經比較清楚地勾畫出人類起源與演化的路線。考古證據顯示,早期人類在距今二百至一百五十萬年期間才逐漸走出非洲,擴散到亞洲和歐洲,揭開了更加輝煌壯麗的人類演化歷史新篇章。 第二場講座由下午三時五十分至五時三十分,題目為「中國人之由來的舊石器考古視角」,講述中國舊石器考古學誕生近一個世紀來一直探索一個核心的問題──誰是我們的祖先?舊石器考古資料證明,在距今一百六十萬年或更早就有遠古人類出現在東亞大陸,自此以來早期人類在中國大地上留下的生存足跡綿延不斷,為尋找我們的祖先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和可靠的視角。 主講者王幼平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在北京大學長期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教學與研究,先後主持河北陽原馬鞍山等舊石器遺址的發掘與研究,主要著作有《舊石器時代考古》等。當日出席講座的觀眾可以八折優惠價購買民署文化康體部之出版物。出席系列講座達到一定次數的觀眾,更可獲得由民署與各協辦機構包括北京大學、澳門大學和澳門筆會共同頒發的證書、及以低至五折的優惠價購買民署的出版物以及免費獲贈精美書籍一冊。 為方便市民到達會場,講座當天設有專車,免費接載市民往返八角亭巴士站和嘉模會堂,出發時間為下午一時二十分。講座以普通話進行,費用全免,歡迎有興趣人士或團體參加。預留座位或查詢可致電八三九四 三七八二或八九八八 四零零零亦可登入民政總署網上報名系統報名www.ia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