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抽查月餅兩樣本不合格

2010-09-18

【特訊】中秋佳節將至,各式各樣月餅紛紛上市,給予消費者不同的選擇。為保障市民的食用安全,早前衛生局聯同消費者委員會於本澳市面抽取了合共30件月餅樣本進行微生物學及化學檢測。結果顯示兩個樣本的黃曲霉毒素B1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的上限而被評為不合格,衛生局即時作出跟進處理。 本次抽查樣本包括傳統廣式月餅19件、冰皮月餅9件及潮式月餅2件。檢測項目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防腐劑及黃曲霉毒素B1,而含蛋黃的月餅樣本再加驗蘇丹紅。根據化驗結果,所有樣本的微生物、防腐劑及蘇丹紅檢測均符合標準,惟其中有兩件樣本因黃曲霉毒素B1含量超過國家標準中所訂的每千克樣本5微克上限而被評為不合格。不合格樣本採自位於筷子基區的金獅餅店「雙黃蓮蓉(月餅)」(最佳食用期:2010/10/08)及位於黑沙灣區的華榮餅家「純正白蓮蓉月」 (農曆8月25日前食用),黃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別為每千克樣本5.5微克及7.38微克。衛生局即時要求有關零售商停止出售及回收受污染產品,並將事件通告相關權限部門跟進。 黃曲霉毒素主要是由曲霉菌屬(Aspergillus spp.)的黃曲霉菌(A. flavus)及寄生曲霉菌(A. parasiticus)這兩種真菌所產生的二次代謝物。這些真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在有氧、溫度較高和潮濕的環境下極容易生長。黃曲霉毒素主要分為B1、B2、G1及G2四種,當中以B1的毒性最強,被列為可令人類致癌物。由於實際操作上無法完全杜絕食品中霉菌的生長,因此只能採取控制措施,以期盡量把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含量減少至合理可達的最低限度。 有見及此,衛生局及消費者委員會呼籲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購買優質原材料及食品;食品應妥善貯存在清涼、乾爽環境中,並以「先進先出」原則存取。至於消費者方面,應光顧持牌及商譽良好零售商店選購應節食品;購買時應留意月餅有否出現色澤不良或發霉的情況;檢查食品的包裝是否完好以及在保存期限前進食;如非立即食用,應將月餅貯存在5℃以下的雪櫃中;冰皮月餅因製作過程中無須經高溫烘焙的步驟,故更易受微生物的污染,須特別注意其存放溫度及環境。 最後,月餅屬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品,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的人士,應限制食用。無論如何,市民在過節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多食用新鮮蔬果,以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