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的公共廣播」可以像BBC

2010-11-08

特區政府接納澳廣視策略發展工作小組建議,同意澳廣視應定位為澳門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特區政府又為確保公共利益,將一如既往,堅持尊重新聞自由,不干預澳廣視的採編自主。行政長官辦公室在新聞稿中還表示,政府將繼續支持本地公共廣播業務循序漸進發展,逐步建設「澳門人的公共廣播」。 特區要成立公共廣播機構乃係大勢所趨,將現存「四不像」的澳廣視變身成公共廣播機構,亦是一個便捷方法,順道解決「澳廣視」這個難攤子,可謂一舉兩得。但澳廣視應定位為澳門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和澳廣視應成為澳門公共廣播機構,兩者係有所分別的,特區政府的用詞是否藏有她的更深入考量?將來澳廣視是成為了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但不是我們大眾認識理解的公共廣播機構?當中玄機,還有待參透。 公共廣播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公共基金提供資金,所成立、運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公共廣播機構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討論、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居民知識水平、促進民眾參與政治決策。所以公共媒體多半不播出商業廣告,因此運作經費除了來自政府之外,也接受個人或團體捐助,部份國家的公共廣播機構是向用戶收取費用的,如英國廣電協會(BBC)。 公共廣播的重要標誌是雖然由政府資金來支持,但行政運作與新聞編採工作全然獨立,不受政府影響。世界公認BBC係現今最成功的公共廣播機構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產權既非政府、也非私人持有的公共產權的廣電機構;營運目標是公共服務,不在於謀利,也不在於取悅政府和當權者。 特區政府如有識見與胸襟,「澳門人的公共廣播」可以像BBC,因為特區庫房的是錢,與其三、五千萬搞個成就展,不如拿來投入公共廣播服務,錢才用得有道,每年預算幾億不是問題,澳門基金會也可助一臂,甚至可省卻接受個人或團體的捐助。所以財政投入不成問題,只要特區政府有設立不干預採編自主的公共廣播機構真心即可,當然也要在公共廣播機構服務的人真心相信,做好「第四權」角色,不須取悅政府、不須聽命當權者的擺布,是不會有任何後果的,這才能不辱公共廣播服務的使命。                                       東方生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