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內外熱議樓市「史上最嚴」調控長效機制亟待建立

2011-03-05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李雲路沈洋周蕊)房價、物價、社會保障……民生問題毫無懸念地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隨著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一些地方陸續推出旨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限購令」,圍繞號稱「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的討論成為會內會外的焦點。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日前開幕。記者採訪得知,一些委員對於「限購令」表示出擔憂,認為其壓制了購房需求,其中包括一些改善性需求;一旦取消,市場將出現報復性反彈。但更多的委員則對「限購令」表示理解,認為在中國地產價格持續攀高的形勢下,給房產「下猛藥」如同給高燒病人打退燒針,有副作用,但也是必需的。 「委員們有不同觀點很正常,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民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說,任何一個政策都不會是完美的,委員們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展開充分討論,發表各自見解,更有利於政策的完善。 1月底,青島率先出臺新版「限購令」,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緊隨其後。接著,天津、南京、南昌、無錫、廈門、武漢、成都等二、三線城市也公佈限購政策,劍指「投資」和「投機」兩大需求,社會反響熱烈。 「本來購房合同都已經簽了,首付也已經付了,就等著銀行發放貸款了。」年初剛從長沙到南昌經商的徐美珍女士說:「沒想到半路殺出個‘限購令’,就是因為無法提供一年以上的納稅證明,購房計劃徹底泡湯。」 位於中國東南部的這個省會城市在1月21日出臺房產「限購令」後的第二個月,再次出臺加強版「限購令」,以一年納稅證明為門檻,實行二套房「暫停購買」和一套房「限購」。這也是此前已經出臺「限購令」的很多城市的做法,而且大部分比南昌的還嚴厲。其中,北京需要提供的納稅證明年限為五年,堪稱「最嚴」。 徐美珍的不理解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對於很多沒有房子而正計劃買房的人來說,「限購令」讓他們充滿期待。 「早就想買房了,但工資遠遠趕不上飛漲的房價。炒房團是助推房價過快上漲的重要因素,‘限購令’很有必要,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僵持後,房價很可能會下降,我就可以實現住房夢了。」就職南昌市一所大學的年輕教師劉華說。 搜索引擎網站百度發起的一項投票近10萬次的網絡調查顯示,認為房價已經承受不起的達63.7%。 廖英敏認為,對於正在中國各地施行的「限購令」一定要結合中國國情和房價現狀,理性和正確地看待。 她分析說,中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且處在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對住房的自住性需求很大。但房地產既有商品屬性又有投資屬性,尤其是近兩年貨幣政策相對寬鬆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房價上漲程度已經到了百姓無法承受的地步,危害到宏觀經濟的整體健康運行,「限購令」作為行政干預非常必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供求平衡房價才能平穩。但土地的稀缺性決定了房屋作為一種商品的特殊性,當土地供給不能無限大的時候,通過行政手段抑制需求將對供求關係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並最終影響價格。因此合理。 業內專家提醒,從短期看,「限購令」作為救急政策是必要和合理的,但從長期來看,要使中國房地產市場真正健康運行,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長效機制意味著除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力度外,還要對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房產稅收制度進行徹底改革。 此外,作為一種行政手段,「限購令」還有許多需要完善和「補漏」的方面。比如在施行過程中,如何通過加強法律監管和完善實施細則,杜絕一些人通過「假結婚」「假離婚」和「仲介提供假的納稅證明」的歪招繞開「限購令」違規購房。 對於一些委員認為「限購令」退出後房價會出現報復性反彈的擔心,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隨著國家保障性供給的加大,自住性需求不會出現報復性增長,但對於一部分投資性需求有可能出現快速增長,因此政府也要提早預案,用重稅抑制這種需求。 中國政府表示,計劃在未來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使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提高到20%以上。 「作為一項複雜的、臨時性措施,‘限購令’將來也有退出的一天,但它為政府在房地產領域建立長效機制贏得了決策的時間和空間。」廖英敏說,通過委員們的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反映民意,相信一些隱患和棘手問題會得到關注並妥善解決。 據統計,截至2月底,已有20多個城市落實了「新國八條」出臺「限購令」。但在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仍有40多個城市未落實限購細則。(參與采寫:羅宇凡許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