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早立廟宇管理法

2011-07-18

陳樹榮也建議政府應盡快立法管理本澳廟宇,他指出,目前本澳欠缺一套完善的廟宇管理法例,雖然很多廟宇都有值理會管理,但各施各法、各有各做,並不規範,甚至出現糾紛情況時有發生,故希望政府早日立法。 政府亦應考慮在廟宇門入口設立一塊文物保護牌,讓人知道這廟宇屬於文物保護建築,不能隨便損毀和拆掉,旁邊亦要註明有關廟宇保護條文、遊人須知等,讓遊人入廟時已清楚自己的責任,同時也建議設立一塊歷史牌,介紹廟宇的年份,也要將已經設立但資料錯誤的歷史牌修正,因為也有廟宇設立了這類牌但資料是錯誤的,觀音堂的歷史牌也是搞錯建廟年份,未知現時修正了沒有,希望立牌時要嚴謹一點。 他又建議文化局做一次全澳文化遺產大普查,包括對廟宇文化的大普查,核查每間廟有甚具歷史價值的文物、有甚寶藏,通過大普查也可促進全民對本澳文化遺產的關注。普查時邀請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合作,藉此將澳門的廟宇文化整理好,使到澳門市民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而廟宇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和內涵,神像、神、神殿等,這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構件,需要分清楚,除此廟宇還有很多木雕、浮雕、石刻、石雕、竹刻、泥塑等等,都是很有美術、藝術價值的物品,屬民間美術工藝品,將這些物品整理編排好,讓市民去認識和保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澳廟宇與歷史結緣 陳樹榮指出,澳門的廟宇也有過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如一八三九年林則徐巡閱澳門時曾在蓮峰廟接見澳葡官員,目的為禁鴉片;一八八四年中美望廈條約就在觀音堂簽署,等等的歷史事件未必人人都知道,建議文化局亦應將之梳理整合出來,讓大家認識,特別是青少年,讓他們從這些廟宇歷史事件中認識澳門歷史,這是十分有價值的。觀音堂也曾有不少歷史文人居住過,其中高劍父,他當年將春睡畫院由廣州搬到澳門,在觀音堂妙香堂設館授徒,很多名畫家都在此受教;媽閣廟的摩崖石刻全澳最多,有三十多塊,部分是簽訂望廈條約的官員在簽署條約後,遊覽媽閣廟時留下來的墨寶刻在摩崖上,成了歷史的重要見證,凡此種種還有很多,都是很有歷史價值的一面。 陳樹榮表示,廟宇是澳門文化之寶,很值得澳門人去珍惜,希望能有更多人認識澳門的廟宇,認識她的價值,包括建築藝術價值、宗教文化價值及歷史文物保護價值等綜合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