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今上路 巴士迷先來評頭品足

2011-08-01

引言 經過兩年過渡協議、澳巴交標訴訟,澳門公共巴士服務今天終於踏上新里程,開始新專營模式的時代,營運公司由二變三,政府為巴士服務包底增加主動權等新象。本報今回訪問了兩位巴士迷,看看他們對巴士服務的往昔與現在的巴士服務有何看法。 去外地旅行或工作必會抽空去看、去搭巴士的Dickson,中學時期開始迷上了巴士,對於新巴士服務,他稱若以現時三間營運商披露的巴士資料去看,都會打合格的分數:維澳是五十分,新福利是六十分,澳巴的最高為六十五分,但這僅屬初步評分,最終還是要取決今天新巴士服務啟動後的實際表現和親身體驗後,才能下較準確判斷。  

維澳蓮澳:期望落差 以最低的投標價奪得最多路線的新營運商維澳蓮運公司,車隊由二百四十五架新車組成,分別是八十七架大巴、七十架中巴和八十八架小巴,全部生產自內地宇通,引擎是歐盟三標準,總投資額為一億四千五百萬元。 對於維澳的新車,Dickson說,這批大巴是「OK」的,但要留意的是,在舊巴士模式下近十二米長大巴都已經常有逼爆的情況,現在維澳的車身長度剛好符合政府要求大巴須長於十點五米的標準,有十點六米,但與前者比仍小了一截,擔心在最多人乘搭的3號線裡,有關情況或更不妙。至於那些高底台小巴則持保留態度,因鮮見在國內大城市行駛,穩定性還有待觀察。  

青年無端變宇通? 該公司早前公布會購入同是來自中國的青年集團客車,他們這班巴士迷得知後就相信「唔差得去邊」,生產商廠內亦曾出現印有維澳的巴士,但不知何故該批買賣終撻訂收場,被悉數轉成口碑較遜色的宇通客車,他坦言這與當初較高期望有落差。 另一巴士迷汪先生亦有同感,表示當初聽到有份合資維澳的是歐洲最大的交通運輸集團之一法國威立雅(Veolla Transport),而且取得最多路線,又持有3號等客量大線,真的是對其有所憧憬,相信會有引進雙層巴士等大膽革新服務,但單從現時買進的巴士看,實在感到有些失望。  

新福利:中規中矩 新福利營運巴士線由原來的三十四條大幅降至廿一條,巴士數量也由逾三百八十台銳減至二百七十多台,有六十八台小巴、四十五台中巴和一百六十三台大巴。當中斥資近億元購入了一百二十八台內地的五洲金龍大巴,採用美國康明斯歐盟三的發動機,車廂為低底台設計。 Dickson說,金龍在國內可說是數一數二的生產商,品質在當中已算是不錯,而且其低底台技術開始逐步成熟,故總的來說問題不大。若這批新巴士有安裝氣墊避震,走一些不太平坦的路面時就不會較顛簸,否則就可能與之前搭26號車那樣了。至於會否有上一批購入的金龍般有「擾人清夢」的噪音問題,則上路後就會見分曉。  

澳巴:驚喜反彈 反觀經一輪風波後取回一標段十四條巴士線的澳巴,新購置的六十三部巴士,全數為歐盟四排放標準,且亦是三間公司唯一一間有高於政府合約訂定最低歐盟三標準。新大巴全部採用低地板設計和空氣懸掛設計(與傳統鋼製懸掛系?不同,可按道路起伏不同調整底盤高度,使車適應路況,提高車身穩定性),有無障礙設施,還於一批舊有日產Hino低底台巴士加裝輪椅踏板和設輪椅區,加上新小巴則全是一級踏步設計,進一步方便乘客。  

首引進天然氣巴 Dickson說,澳巴向來在巴士設備、服務質量較為人予人較差之感,今趙新車可謂一洗以往的形象,最重視環保,設備方面亦大大提升,做法進取,實在令巴士迷驚喜。他又透露,澳巴已購入一批天然氣巴士,唯尚在最後調試階段,未能趕上八月一日新服務面世,巴士公司亦正於車廠建造加氣站,相信投入運作後有助抒緩巴士廢氣問題。  

國產巴尚待改進 今次三間公司都一律選購內地製造的巴士,有澳門人則在社交網站發起向國產巴士說不,Dickson對此不敢苟同,直言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國內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生產商,包括青年等一些中外合資的,它們普遍是車身和組裝在內地,組件如引擎和底盤為進口的,因為國內技術在這一塊仍與國際水平有距離,有待追趕提升。 總結過往經驗,國產車普遍有不太耐用和舒適度稍差的毛病,特別是在維修方面,若巴士公司不下點功夫,國產車是「好快死的」,故雖國產車造價較進口車便宜,但零件耗損較快,維修成本因而增加了,長遠計進口的可能還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