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要求恐成最高水準

2011-08-05

觀察了新巴士服務模式四天所出現的狀況,可用「未準備好  」四字概括之,想是最客觀的評價。「未準備好  」具體所指是新的巴士公司,亦是指未能事前洞察問題,及早解決問題的負責官員。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準備的過程,當準備妥當後,還會問上一句:「準備好了沒有?」,當回話「好了」,才會號令出發,小如兩公婆出門旅行,大如穿梭機升空都如是,決不會到了口岸後才發覺沒帶護照;升越大氣層才知機內沒宇航員,變了無人駕駛!遺憾的是新加入經營的巴士公司就是如此甩漏,官員未能察覺危機,仍照喊「出發令」,顯不負責。 新經營的巴士公司公開承認,服務不達標主因是司機嚴重不足,公司二百五十名司機要應付四百人的工作量,惟這都應是事前可以預見的,八月一日還沒解決好就照樣上路,這是甚麼態度?是等待奇跡出現?還是靜候上主打救?官員又為何讓一家未準備好的公司投入服務?把市民的利益置於何處? 這狀況不關新巴士服務模式初所需之磨合期 ,亦不是由另外兩巴出車支援便可罷了,新巴投標時必然知道自己的加入勢必更拉緊人資,既然要投得這巴士服務,就應有自己的人資盤算,以履行服務合約承諾,不能到時賴這賴那,也不能單靠政府,要有自己的辦法,冷眼看新公司初期的不著緊,留有以待的態度,到政府迫於輿情,重申巴士司機不輸勞後的慌亂至放任,令人對「新巴士服務模式」前景不敢樂觀。 由政府「買單」的新巴士服務,巴士公司轉換成純粹是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巴士服務今後成為「穩賺」的生意,承包者只會想方設法減省成本開支,以爭得利潤的最大值,「新巴士服務模式」上場之後,因沒有了市場商業競爭下出現的提供更好服務以爭客源的動力,沒競爭就沒進步,合約的「最低要求」恐成今後的最高服務水準,搞不好,或連這個也不達標,慘乎?                                   余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