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11007號
2011年10月07日
星期五
氹仔沿海新植萬一株紅樹苗
2011-10-07
【特訊】為了保育澳門的紅樹林,民政總署自二○○九年十月起,透過跨部門合作,於路氹生態二區自行採集了多個紅樹種苗,進行紅樹幼苗的培育工作。經過近兩年的持續保育,十字門水道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沿海一帶已成功種植出紅樹苗約一萬一仟株,逐步形成該區沿岸的潮澗綠化帶,有關的保育行動更成為海岸紅樹林發展的重要觀察點。 此項紅樹林保育擴展計劃於今年三月二十一日『世界植樹日』正式啟動,民政總署在氹仔西灣大橋引橋對開的灘塗舉辦了一項名為『海岸綠翡翠──紅樹林種植活動』,藉此喚起社會對保育紅樹林的關注。透過採集多個紅樹種苗進行培育,於多個長十米、闊五米的方塊組成帶內種植,經過近兩年的保育,共種植紅樹苗約一萬一仟株,氹仔西側沿海灘塗已形成紅樹叢的雛型,品種包括海欖雌、木欖、老鼠筋、秋茄及桐花樹等。 另一方面,民署亦發現區內出現一定數量的無瓣海桑,且生長和繁衍速度較快。從生態學的角度,無瓣海桑是來自熱帶東南亞的外來種,基於過度生長會對其他物種的生長構成抑制,不少學者將之定義為外來入侵種並予以清理,但亦有部份學者認為其是否屬入侵種還有待觀察。 現時,民署是按具體情況來作出相應的處理,對於無任何物種生長的光灘,無瓣海桑的出現可視為灘塗植物的先鋒樹種,唯有在能控制其瘋長並有助其他物種的雛生發展及紅樹林形成的情況下,民署才接受該處有無瓣海桑的生長,但在必要時會對其加以觀察及控制,例如在無瓣海桑種子成熟前將種子清除,減低其繁衍速度。 今年九月中旬,民政總署便對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沿海一帶之無瓣海桑進行種苗清理控制的工作,能有助本澳原生紅樹林物種的持續擴展,亦有利於本澳近海水質改善發揮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