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孫中山貶得一無是處太過分

2011-10-11

【香港中通社十月九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聞道 茹縈瑩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歷史感召力。但近年來不少新研究觀點的出爐,孫中山『走下神壇』之餘,更出現了一些負面評價。 『現在有人在孫中山身上找毛病。一下子把孫中山貶得那麼低,一無是處,那也太過分,』辛亥研究專家、前華中師範大學校長章開沅日前在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希望學者能夠採取嚴謹、科學、客觀、超越黨派的公正態度,來對待這段歷史,把這段歷史介紹給後人,而不要瞎說、湊熱鬧。』 『孫中山不是完人,但是孫中山確實了不起。在那麼黑暗的時候,各種方案都不能解決問題,戊戌變法也失敗了。 他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也沒有人委託他幹這個。但在那樣的時代條件下,他把金燦燦一個皇帝拉下馬。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可貴的呢?一個人做這一件事不是足夠了嗎?』章開沅說。 但章開沅亦認同,孫中山也存在不民主、武斷的一面。他曾對革命形勢判斷失誤,而他領導的黃花崗起義,斷送了共和國的不少棟樑之材。 『孫中山是具體的一個人。他也不是那麼謙虛,經常也很武斷,連黃興他都容不了。他也不是那麼民主,他在封建家長制宗法社會長大的,也有很多家長制東西。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他確定照搬蘇聯模式。』章開沅對記者說。 章開沅認為,武昌起義前夕,整個革命形勢其實集中在長江流域,但是孫中山一直堅持是華南沿海區域,犯了很大的錯誤。 『孫中山不應該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把多少革命精英賠進去了,這些人安邦治國可以起大作用的。』章開沅認為,黃花崗一役中犧牲者,不少本是共和國建立後的棟樑之才。 『這些人一個一個都送死掉了,你(孫中山)怎麼想的?憑這一點,也可以知道孫中山不是坐天下的最好人選。他只有革命,不斷地革命,失敗地革命。革命成就了他,可他也沒能完成革命的最後任務。』章開沅說。 章開沅認為,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裏,有很多東西現在還可以借鑒。 其中,孫中山當時追求的國內民主共和、世界上和平共處的目標,我們還繼續在追求。『辛亥革命開闢了一條中國社會進步的道路。我們現在做的是辛亥革命事業的延續,做它沒做完的事情。』 一九二一年後,孫中山在宣講解釋三民主義時,曾多次探討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的關係。章開沅認為,世界主義是目標,民族主義是基礎,兩者不能缺少一面。 『光講民族主義,講到最後,一個民族才多大啊,容易起矛盾;如果過早提世界大同,人家沒大同你大同,活該你倒楣。所以我們在南海、東海不能太示弱了。但是狂熱宣傳中國崛起,可能也不恰當。』章開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