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子女方法 難有明確標準

2011-10-20

最新出版的「變態兒童心理學期刊」報道,華盛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家長要給子女多少自主權,必須依照孩子的個別特質而定,如果管教方式不當,將會讓兒女變得焦慮與抑鬱。 「變態兒童心理學期刊」刊登了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齊夫與藍葛瓦聯合發表的實驗報告指出,如果孩子本身並沒有很高的自制力,他們的母親又採取放任、寬鬆的管教方式,那麼這些孩子將會有較高的焦慮感。 相反的,如果孩子原本就有很高的自制力,卻沒有獲得母親給予較多的自主權,那麼這些孩子也會變得更為焦慮、抑鬱。齊夫指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對於兒女的管教究竟要介入到什麼程度,「真的要看每個孩子本身的狀況而定。」 這項研究是以西雅圖地區共計二百一十四組親子搭檔做研究對象,每組都是就讀小學的學童以及他們的母親,這些學童平均年齡為九歲,研究時間長達三年。經過專業訓練的訪查人員,每年會到這些學童的家裡進行一次訪查,觀察母親的管教方式,評估每名學童的人格特質,以及這些孩子的抑鬱與焦慮程度。 藍葛瓦也指出,「某種程度對小孩提供協助,本來就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但家長究竟要介入到什麼地步才是最好的,向來很難找到明確的標準。」 藍葛瓦表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對兒女的管教應該是「介入」與「放手」兩者之間的某種平衡,父母要根據孩子本身的不同特質,給予他們指導、支持還有行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