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11212號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澳門社會結構不健康 中產定義清晰利發展
2011-12-12
【本報訊】根據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早前進行的有關中產調查中,有四成二澳門人口家庭月收入由二萬至十萬元,屬中產範圍,跨幅甚大。澳門思滙網絡政策研究總監、理工學院教授陳卓華指出,中產的不是以月收入作為主要界線,還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穩定性等,在澳門的中產人士中,有不少存在「偽中產」情況,即收入達中產,但工作對學歷要求不高、穩定性不高或易被取締,希望政府能為本地人提供更多進修機會,以及推行專業認證、穩定樓市等。 澳門思滙網絡昨午假筷子基綠楊休憩區舉行澳門論壇,邀請澳門思滙網絡政策研究總監陳卓華、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何仲傳等嘉賓,共同探討中產面對的問題。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早前進行的有關中產調查中,將家庭月收入由二萬至十萬元定為中產,何仲傳解釋,有關的計算方式不是以入息中位數計作為主要計算標準,而是參照外國中產階層典家庭中,按其家庭財務開支的模型並從中結合統計局數據,計出二至十萬元收入為中產的結果,而且這只是初階段研究,非對中產的定性研究。 他指出,中產問題較複雜,中產當中也有不同群體,包括傳統中產、新中產、老中產、邊沿中產等,各有不同特性及面對問題。新中產標準是指有一定的職業聲望、較高教育水平,以及收入等的群體,較符合一般發展成熟國家對中產定義,如立法機關人員、醫生等,約佔總體人口一成六,但廣義上的中產,如以收入計,則有四成二。 何仲傳稱,不同的中產正面對著不同的問題, 如傳統的老中產,以小企業主為主,正面對著博彩業的衝擊、經營成本增加、物價上漲、經營環境不太好等問題。新中產生活上主要面對高房價,向上流動機會不足、與政府溝通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邊沿中產主要是博彩人員,面對上層職位以外僱為主,向上流動機會縮窄,夫婦均是博彩從業員時,則缺乏對家庭照顧等問題。建議政府針對中產有不同群體提出不同政策,而不是普遍性的派錢政策。反而, 中產更想要的是發展機會,下層中產希望社會及經濟發展更好,達到標準中產的生活標準,不會因健康或經濟出問題時而流入弱勢群體,上層中產希望職業發展,如設立專業認證,讓他們可透過區域合作到國內發展。透過不同政策,培育中產成長,更好為社會服務及帶動社會發展。 對於中產定義,陳卓華也指出,國際研究對中產不是以薪金作最重要定義,一般以職業階梯,如管理層、高教育程度以及穩定專業才是真正中產。由於早前有研究指月收入二萬以上便是中產,他擔心一般人會有錯誤感覺,誤以為月收入二萬元以上便是中產,還要視乎他所任職的工作對學歷要求、工位職位的穩定等,若工作學歷要求不高,工作穩定性也不高時,工作上可能會出現中齡易被取締的情況,這便是所指的「偽中產」。 現時有不少跨國公司在澳的項目,中上級以上管理層由非澳人擔任,也有不少高學歷的澳門人在外地工作,陳焯華指出,澳門社會這種結構不健康,政府應透過多方面工作,吸引本地高學歷人士留澳發展,以及推動博彩業工作的高收入人士,透過進修提升競爭力,爭取向上流動機會,另完善專業認證制度,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讓專業人士留澳發展,完善教育制度,保證下一代有良好教育而有機會成為中產,穩定樓市,滿足中產對穩定生活的追求,以及循序漸進地,在公平公正情況下推進民主進程,為中產提供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