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118號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
社文消息
2012-01-18
本澳中學生對澳門和國家身份認同感強烈 為瞭解本澳中學生的身份認同感情況,給政府、教育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等提供可靠的參考與意見,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於二零一一年年底聯合開展了第三次《澳門中學生國民身份認同調查》。希望通過這一每兩年進行一次的開發型調查研究,逐步探討出一套符合澳門情況的關於「身份認同感」課題的研究系統,為提高及完善澳門的國民教育水準作出貢獻。本次調查研究對象為澳門的中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學生。本次調查通過進入二十六所中學入校調查的方式,共發出問卷一千份,收回有效問卷八百七十七份。 通過調查,研究人員發現,二零一一年本澳中學生對澳門和對國家的身份認同程度依然保持在高位,對澳門身份認同感尤為強烈。在向他人介紹自己時,近八成本澳中學生都首先以澳門人身份界定自己。九成本澳中學生對「我是澳門人」這一判斷持肯定態度,八成多本澳中學生對「我是中國人」這一判斷持肯定態度。對以上兩判斷持否定態度的本澳中學生均未超過百分之三,這可能與有部分學生持其他國家的證件或具他國血統有關,而澳門殖民地歷史也對此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數據上看,這一影響已經較小。對「澳門人身份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一判斷持肯定態度的中學生佔百分之六十七點七;對「中國人身份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一判斷持肯定態度的中學生佔百分之六十二點三。前者稍高於後者,但均超過六成。同時持「中立」態度的佔三成多,持否定態度的百分比不超過百分之三。 在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九年的調查中,本澳中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感相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程度偏低。但在二零一一年的調查中,民族身份認同與國家身份認同的程度已基本趨同(持肯定態度的中學生均在八成以上)。六成多中學生認為「中華民族身份對我來說很重要」。研究人員認為,這與澳門近年對「中華民族」觀念的強調與宣傳有關。 在社會及公民責任方面,本澳學生較為關心澳門事務,七成半學生表示「在將來,我會行使澳門市民的投票權」。但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九年的這一資料均在八成左右,與之相比,本澳學生的社會及公民責任感似乎有所降低。研究人員還嘗試從學生們對新聞的關心程度瞭解學生們的認同感。相較於前兩次調查,中學生對澳門新聞的關心程度略有下降,對中國內地新聞的關心程度則有所上升。這說明,中國內地的發展和舉動對本澳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活資訊。但中學生對澳門新聞的關心程度(持關心態度的佔百分之八十五點三)仍高於對中國內地新聞的關心程度(持關心態度的佔百分之六十九點三)。在國情認知方面,「互聯網」成為六成中學生認識中國的主要途徑,排在其後的分別為「課堂/書本」(百分之四十二點八)、「報章/雜誌」(百分之二十九)及「與親朋好友交流」(百分之十五點八)。對於中國的資訊和國情,過半數本澳中學生認為自己對中國內地的「司法制度」認識不足,其次是「政治體制」(百分之四十四點二)、「經濟體制」(百分之三十六點五)、「文化/民俗」(百分之二十點二)、「歷史背景」(百分之十六點五)和「地理/行政區劃分」(百分之十六點三)。研究人員認為,有關機構要正確認識及進一步瞭解澳門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情況,制訂本土的國情教育課程。本澳現時的國民、國情教育課程,有不少是參考內地及香港的教材和課程設置。然而,畢竟內地、香港的歷史和社會等基本情況與本澳有所不同。尤其要指出的是,儘管澳門與香港地域相近,社會情況有相似之處,但殖民地歷史對澳門學生的國家認同感雖有客觀上的影響,但影響並不是十分大,這和香港的情況不大相同。而且,有一些課題,如「公民身份」的認同中涉及的持葡萄牙護照學生的認同問題,也是本澳特有的本土議題。因此,有必要針對澳門的現實情況,制訂適合澳門的國情教育課程,編訂一些本土的教材,更好地開展國情教育。
中南區街坊代表一致贊成政制發展 街坊總會中區辦事處日前舉行澳門政制發展座談會,收集中南區坊會負責人和街坊代表關於政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與會者一致贊成和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認為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同時指出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生辦法時機成熟,符合社會民情的需要,在澳門基本法框架下循序漸進推動政制發展,讓社會均衡參與。建議增加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成員數目以及立法會間選和直選議席。座談會由街坊總會副理事長莫偉成主持,中南區十八個坊會負責人和街坊代表近百人出席。榮譽會長梁慶庭、副理事長何潤生分別向與會者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的相關內容,以及全國人大對澳門政制發展擁有的決定權。並且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決定,有利於澳門政制發展向前邁進,亦符合澳門現時的社會發展需求。同時指出,澳門不可以照搬鄰近地區的模式,認為必須根據本澳實際情況,在澳門基本法框架下,循序漸進推動政制發展。 會上,與會者就政制發展踴躍發表意見。有與會者表示,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認為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並且指出,澳門回歸十二年來,各項事業取得較好的發展,隨著居民的社會政治參與意識進一步增強,現階段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生辦法時機成熟,認為按照澳門基本法有關規定和程序,循序漸進推動。亦有與會者指出,回歸至今,現時的立法會議員結構模式行之有效,應予以保持,但就認為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各階層的訴求越來越多且多元化,建議擴大間選和直選議席,使社會各界均衡參與,並且指出目前間選選舉方式存有不足,未能跟上社會發展,建議予以修改,合理分配各界別的議席,共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另有與會者表示,現時是政制發展的第一步,不少街坊均認同就上述兩產生辦法作出修改,而下一階段尤為重要,討論怎樣增加相關議席。但坦言作為普通市民,根本對相關法案了解不多,亦不知道究竟增加多少個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成員數量或立法會議席數目才算適合。他說政制發展關係到本澳將來的發展,建議政府投放資源,就澳門現時的人口結構、行業分佈進行調研,提供科學數據,讓市民知悉和判斷未來立法會議席如何分佈,同時指出,不少市民不了解目前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產生辦法,認為政府有責任加強有關的宣傳工作,讓市民認識和了解各界別的分佈和產生辦法。何潤生總結時表示,與會者一致贊成和認同在澳門基本法的框架下,循序漸進推動政制發展,目前立法會議員結構模式不需改變,但至於如何修改,認為政府有責任作出研究,就澳門目前人口結構和行業分佈,提供科學數據,讓市民參考,作為判斷增加議席的標準。以及政府未來應舉辦更多宣傳活動,讓廣大市民認識和了解,積極就政制發展表達意見。他呼籲各地區坊會多舉辦座談會,透過多渠道收集街坊對於政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政府反映,共同推動澳門政制向前發展。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投得橫琴新區土地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本月十二日,以六億元人民幣成功在珠海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投得一幅位於橫琴新區、總面積五十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用以發展中醫藥科技產業項目。為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粵澳成立了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經營、運作及管理。公司於二零一一年底完成內地公司登記及行政審批程序,標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股東分別為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由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陳敬紅出任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並以整合廣東中醫藥醫療、教育\科技產業的優勢和澳門科技能力和人才資源,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總部彙集,打造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健康精品研發、會展物流於一體的國際中醫藥產業基地,以及綠色地道藥材和名優健康精品的國際交易平台為宗旨。。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自去年三月粵澳雙方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首個正式落實的粵澳合作建設項目,通過這個項目共同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推動粵澳更緊密合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將於本年內開展園區規劃及投入建設,其他各項籌備工作亦於本年陸續開展。該公司將計劃招聘總經理及其他職位,以便覓得合適人選拓展業務。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將是深化粵澳合作的切入點,融匯兩地優勢及力量,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及優秀人才共同參與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