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可加利用

2012-03-28

【本報訊】本澳雖然處於鹹淡水交界,不是紅潮生物的理想生長環境,但隨著近年基建發展,以及珠江三角洲人口、經濟發展而增加污水排放,水流改變,本澳水域近年亦受到紅潮影響。聖若瑟大學科學總監何建宗指出,有研究指出,紅潮是天然的水質淨化,部份紅潮品種更可轉化為生物能源,紅潮非全是有害,可以加以利用。 近十幾年以來,每年在春夏之交 ,都爆發了大面積、大規模的紅潮,其中以二零零七 、二零零九和二零一一年的巨大紅潮災害影響至深,對珠海、 澳門、深圳和香港的近海環境。生態、漁業等均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何建宗指出,由於珠江三角洲人口、經濟發展而增加污水排放,南海水域近年亦受到紅潮影響。包括珠江口、香港和澳門。 對於紅潮,過往認為是有害的,因其吸取海水內的氧氣,令漁類缺氧死亡,隨著近年研究,何建宗指出,紅潮是天然的水質淨化,部份紅潮品種含油量高,可以轉化為生物能源,所以紅潮非全是有害,可加以利用。不過,有需要建立紅潮的預報基制,對紅潮加以預防才可有效管理。  

南中國海紅潮研討會月底舉行 聖若瑟大學和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將於本月三十日及三十一日,舉行「第五屆南中國海紅潮預防和管理國際研討會」,其中,三十日的研討會將於聖若瑟大學舉行,三十一日的研討會將於「二零一二澳門環保展(MIECF)」上舉行,將組織本澳高等院校、非高等教育學校和環保教育團體參與,共同研討相關專業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