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614號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
增公布PM2.5監測值 氣象局七二行新空氣質量標準
2012-06-14
【本報訊】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昨宣布將於下月二日起實行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水平,收緊部份空氣污染物的標準,並新增公布微細懸浮粒子(PM2.5),預計新標準下空氣質量指數「不良」的日數會增加,但不代表空氣轉差,籲市民無須過份擔憂。 新標準是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過渡時期目標值一(IT-1)的水平,包括收緊現行平均每廿四小時二氧化硫(SO2) 的濃度,每級指標幅度下調百分之十七到三十三不等,而二氣化氮(NO2) 濃度標準則由平均每廿四小時改為平均每小時,每級指標幅度也相應上調兩成半至一倍半不等。現行空氣質量指數標準是自九九年起使用。 同時,亦會開始公布PM2.5 濃度,納入空氣質量計算指標,其實氣象局早於零六年已引入一套PM2.5的監測設備設於大潭山總站,近期才逐步在其他監測站設置。而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臭氧(O3)及一氧化碳(CO)標準則不變。 氣象局長馮瑞權表示,較嚴謹的新標準已籌備多年,相信實施後本澳錄得空氣質量指數屬「不良」天數將有所增加,但這並非代表空氣轉差,著公眾無須過於擔心。局方還指出,本澳空氣污染物濃度自零七年起錄得下降趨勢,反映空氣質素是持續改善。 現時空氣監測站分三類共五個,水井斜巷的路邊監測站、澳北電站的澳門高密度住宅區監測站、大連街的氹仔高密度住宅區監測站、氣象局大潭山總站的氹仔一般性監測站及聯生變電站的路環一般性監測站。 對於未來會否增加空氣監測站,馮瑞權回應說,以三十多平方公里面積有五個監測站計,分布密度在國際上已屬非常高,加上有一流動監測車補充,從技術角度看是足夠反映本澳實際情況,並滿足實際空氣監察需要。 此外,本澳將加入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與各地區分享空氣污染物濃度數據,完善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監測與發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