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生倡建油品資料庫

2012-08-28

【特訊】議員何潤生建議當局建立油品資料庫,公開油品來源、入口及零售價格等,提高信息透明度。他指出,本澳石油產品1個月內加價5次,但能源辦公布第2季燃料平均價格,顯示本澳石油產品價格下調幅度並未跟隨主要供應地;甚至出現供應地的石油產品價格下跌,但本澳售價上升情況,他認為難免令居民質疑政府對燃料市場運作監管是否到位。

何潤生在書面質詢中並建議當局考慮建立跨部門機制,明確燃油市場監管責任。

其書面質詢如下:

「無論各行各業以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石油產品都必不可缺,油價上升往往為社會經濟和民生帶來不少衝擊。早前,本澳石油產品一個月內加價五次,如此頻繁的加價行為可謂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怨聲載道。

現時澳門的石油產品大部分由新加坡及內地輸入,受國際油價影響,本澳油價跟隨來源地有相應的升跌本屬正常現象,然而,能源?公佈的第二季燃料平均價格卻顯示,本澳石油產品價格下調幅度並未跟隨主要供應地,甚至出現供應地的石油產品價格下跌,但本澳售價上升的情況,如:家用石油氣第二季平均巿場定價為每公斤15.7元,按季升1元,同季新加坡則按季跌2.39元 。上述的數據,難免令居民質疑石油產品供應商之間是否存在聯合訂價和寡頭壟斷的情況。

二零一二年施政報告曾提及政府會監察燃油產品的價格變動情況,以便當局及時作出預警措施 ,但社會普遍認為政府對此監察不足,而至今亦未見政府出台任何新的具體監察措施;雖然當局一直強調有對油價調整跟進及監督 ,有關跟進資訊卻甚少公佈予居民知悉,市場數據有欠清晰,市場監督形式、程序亦不甚透明。事實上,燃油產品的監管一直以來都牽涉眾多政府部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負責制定能源政策,燃料安全委員會負責燃料安全問題,經濟局負責促進和維持燃料市場公平的營商環境;消費者委員會和能源發展辦公室則分別就燃油市場進行調研。有關石油產品監管的職能如此分散,難免令居民質疑政府對燃料市場運作及其價格的監管是否到位。

針對上述問題,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雖然有關當局一直公開有持續進行油價的監督工作,但相關監督形式及程序、跟進方式並不透明,社會對本澳油品的各個流通環節的資訊及數據掌握有限,請問行政當局會否建立油品資料庫,公佈九澳油庫的儲存量、油品的來源、入口及零售價格、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油品價格的相關數據等提高信息發佈的透明度?

二、鑒於現時石油產品由多個不同部門分管,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建立跨部門專責統籌機制跟進燃油產品,明確燃油市場的監管責任,防止壟斷及聯合訂價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