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展示館藏文件顯示釣魚島屬中國

2012-09-18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應妮)作為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圖書館17日從館藏中精選數十種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簡稱釣魚島)相關古籍善本、輿圖、報刊等資料進行介紹展示,其中成書于明朝1534年的《使琉球錄》是現存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研究專家黃潤華介紹,從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出使琉球開始,琉球王均由中國皇帝冊封,明清兩代朝廷先後24次向琉球王國派遣冊封使,留下大量文字,證明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誌。1534年陳侃的《使琉球錄》,是現存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書中明確記載了「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達于家。」當時的琉球人認為過了釣魚島列島,到了古米山(又稱姑米山,即現在沖繩的久米島)後才算回到國家。「這個古米山就是我們現在地圖上看到的久米島,『乃屬琉球者』,就是到了古米山以後才是琉球領土,這個記錄就明明白白記錄了在此前經過的彭佳山、釣魚嶼、黃毛嶼、赤嶼都是中國的領土。」

同時,中國國家圖書館還展出了反映中國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的文獻。據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介紹,1562年,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最高將領胡宗憲與地理學家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作為中國領土列入中國的防區,是中國對釣魚島實行有效管轄的最早記載之一,「《籌海圖編》裏就把涉及到釣魚嶼、黃毛嶼、彭佳嶼這一路放在了福建圖中的第七圖,意思就是海防中的福建區域屬防禦區域,據此當然可以證明它(釣魚嶼)就應該是中國的。」

與此同時,16世紀以來,隨著陳侃《使琉球錄》的問世,明朝的冊封使每次回國都要提交中山國的國情相關報告以及個人詩文,迄今為止,曾被外派琉球一帶的正副冊封使的45人中,共留下了10部個人文集,這些詩文和政府報告彼此輝映,共同為釣魚島屬中國固有領土作證。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王菡介紹說:「其中有一個齊鯤的《航海八?》,詩寫的是『赤尾連黃尾,參差島嶼分』,過了赤尾嶼就到了黑溝洋,『大海無中外,渾然劃一溝』,也就是說海水可能分不出國界,但是這裡頭恰巧有一條很深的溝,從此海水變得非常深,之後就進入琉球有古米山,古米山這裡有一個小注:『此山入琉球界』。無論是從冊封使的官方報告還是個人文集,已經把他們的路線是中國國界還是外洋的琉球國界寫得非常清楚。」

所有展出的歷史文獻證明,中國至遲在15世紀初就已發現釣魚島,並作為台灣的附屬島嶼進行管轄,納入了中國海疆版圖作為海上防區,絕非「無主地」。日本明治政府于1885年通過沖繩縣當局調查後,發現其是無人島,於是在1895年趁其行將取得甲午戰爭勝利之機,在清政府毫不知情的前提下,秘密將釣魚列島劃歸沖繩管轄,而在事後也未向世界宣佈。日方偷換概念,用「無人島」的說法取代「無主島」,所謂依據「先佔」原則取得釣魚島「主權」的說法純屬歷史謊言。無論是19世紀末日本竊取中國領土釣魚島,還是20世紀70年代美日對釣魚島進行私相授受,都不可能也沒有改變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