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924號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

穿街過巷 細味文化‧尋回記憶

2012-09-24

澳門每條街道路口的牆壁上,都鑲嵌有特色的街道名牌匾,街道牌是以葡萄牙式的瓷磚製成,藍色圍花邊,白底藍色中、葡文字,在澳葡年代,街牌的中文字放在右邊,葡文字放在左邊,在澳門回歸祖國後,街牌重新更換鑲嵌,現時的街牌上中文字放在上端,葡文字置於下方,無論中、葡文如何放置,澳門的街道牌仍舊凸顯了本地文化特色,亦體現了澳門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有雙名稱的街道牌,而橫街窄巷,更是澳門老區發展的一個寫照,穿越澳門橫街窄巷,可對澳門舊城區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人們多知道著名的十月初五街,但對十月初五街附近的街道歷史又知多少?其實十月初五街周邊的街道,可稱得上與十月初五街共歷輝煌歲月,故此要穿越澳門的橫街窄巷,不妨先由十月初五街中段的泗口孟碼頭街(皇子街)開始,因為十月初五街原名為泗口孟街,泗口孟碼頭街雖然是短短的一條小街,昔日亦是商貿繁盛的街道,與十月初五街相若,有生果店、五金店、山貨店,雜貨店、服裝店、花生專賣店等,在時移世易下,與十月初五街一樣,變得冷清清,昔日老店只留下一、兩間仍然堅守經營。

由泗口孟碼頭街可右轉入也是短短的米街(即快艇頭街),在數十年前,此街的店舖大多是米行,在超市興起後,米街的米行便告式微,今日米街已是蕭條一片,與米街連接的果欄街一帶亦如是,此區數條街道的新廈甚少,保留了當年街道的文化氣息。與果欄街連接的關前正、後街,同樣保留著昔日的模樣,被人稱為『爛鬼樓』地檔,仍在果欄街與爛鬼樓新街交界處,當年此處的一大排地攤,專賣舊物件,為十分貧窮的居民提供了『特平價』物品,亦是愛收藏舊物品者的『尋寶地』,昔日在此處蹓躂的人不少,現今雖已風光不再,但仍有數個地攤在此處擺賣,殘存此街道的特色。

可從大街中段的快艇頭里或永福圍(永慶里),穿過一條形似隧道的小巷,直達永福圍的另一端,可見到窄巷有多幢數年樓齡的舊木樓,以及拆卸舊樓剩下的古宅磚牆拱門,和棄置了的舊園庭,印證當年此處曾是富裕人家的的大宅。

從快艇頭里或永慶里向高處走,便可到達俗稱『長樓』的大三巴街,昔日大三巴街一列樓宇,是同一模式的的『唐樓大宅』,因樓層較同期的唐樓高且闊,故被稱為『長樓』,現時該些樓宇多已被拆卸,當年的長樓區不復見,只留下大三巴街中段連接通往關前正、後街的『長樓斜巷』,和現時只有數十載樓齡的五層高『長樓大廈』,以證當年該處有長樓區的歷史。

由大三巴街直行不遠便到澳門最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可經大三巴街的長樓斜巷或大關斜巷,拾級而下又可轉到果欄街或關前正、後街,向左轉便到依舊繁盛熱鬧,每天人頭湧現的賣草地,去到市中心臟點──板樟堂、議事亭前地。

穿越上述橫街窄巷,除可讓你細味澳門舊城區的氣息,認知澳門的街道歷史外,亦同時感受到繁榮與衰落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