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反:受資助青年社團也有貢獻

2012-10-08

【本報訊】教育暨青年局昨舉辦最後一場青年政策公眾諮詢會,在之前兩場諮詢會中,受政府資助的青年社團備受批評,昨日,觸及這議題的言論一面倒認為,那類社團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且不認同抗爭模式。此外,有意見認為,政策諮詢文本缺乏對智障人士、青年同行者──教師、社工的關顧。青年政策諮詢期在本月二十一日結束,專題網站:http://www.dsej.gov.mo/youthpolicy。

出席昨午青年政策諮詢會的張姓青年提出一個問題,為何本澳沒有學術?因為,本澳的青年人都不相信學術,他們認為,不用研讀,只在賭場工作便可得到理想的薪酬。他也指出,青年政策諮詢文本提及的資源投放,基本是投放青年團體,政府擔當投資者的角色,由受資助團體建設青年的價值觀、思想等,然而,本澳絕大部份團體背著政治意識形態,他擔心,這投資的模式將會出現問題。

澳門青年動力的黃姓青年指出,青年政策諮詢文本有一個大缺陷,忽略了青年的同行者──教師和社工的需要,使他們在缺乏職業保障的情況下,不敢向青年傳授真相,使他們難有廣闊的視野和國際觀。智障青年的家長梁女士認為,諮詢文本對弱勢青年的著墨不足,她希望政策能清楚標示智障青年如何平等地享有一般青年的權利,並得以發展潛能,尤其在他們的培訓和就業。

青年舉牌反對鄰埠抗爭文化

馮姓青年手持「我們和平,切勿仇國,政治啟蒙,不是政治抗爭」的標語提出:「澳門有一班朋友仔宣揚鄰埠的抗爭文化,連一位由香港來任教澳門大學的教授都關心澳門政治,澳門的青少年是否應該停一停,諗一諗:我們要更加主動認識澳門,或者對自己的未來更多些思考呢?我有時覺得頗可笑的,那班抗爭的人士口口聲聲保護本土文化,但為何他們一定要將異地的陋習帶來澳門?」

這位青年表明:不認同抗爭人士的推倒重來的手法,希望市民要守護澳門人追求和平的核心價值。他指出,一對結婚六十多年的外國夫婦表示,以前學懂遇物件損壞時,總是想辦法修理,不是立即拋棄。他從而得到啟發說:「我們每一個人身處澳門同一個家裡,要齊心合力才可建設和規劃好我們的未來。如果,動輒為反對而反對,會否你已經有婚外情呢?」

李姓青年則表示,無可否定社團對社會的貢獻,「對於某些人士用以偏概全的方式來嘩眾取寵,我覺得很可悲。……不願意見到部份自命清高,但思想污糟的「仇國人」,將鄰埠的新興政治文化帶進來,進行抹黑。」在青年團體任職的鄧姓青年表示,社團舉辦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如扶貧、義教等,他覺得,批評社團的人士「應該切身參與社團活動,再講自己的感想,這來得更實際和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