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失控‧李從正促糾正

2013-02-26

【特訊】立法議員李從正書面質詢表示,面對通脹肆虐、百物瘋升,一般居民生活越見困苦。本澳雖然實行自由市場機制,政府按理不應直接參與商業行為及干涉行業的運作,但是,若企業喪失良心及社會責任,令到行業不能健康運作及有序發展,導致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有理由相信廣大居民,以及社會是歡迎政府本著“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以市場秩序的監管者、維護者的角色,直接出手主導糾正,緩解生活壓力。

 他問政府會否研究澳門元與人民幣直接掛鈎,從而紓緩通脹對澳門民生帶來的影響,使物價回歸合理水平?會否制訂食品價格工作小組定期檢討機制,以及制定硬性的工作計劃及指標?會否透過立法及修法等手段對現時食品環節中存在的不少違規行為、不合理價格訂定、不合理的行規等問題進行打撃?具體先從哪入手?有否相關落實時間表?

其書面質詢如下: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CPI呈現加快回升的態勢,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2%,環比上漲2.4%。日前,中科院預測今年全年CPI上漲約3.5%,國內的物價將逐步走高。倘內地通脹重上高位,主要靠內地輸入食品及生活必需品的澳門的物價豈不令人更憂慮?

現時石油氣、蔬菜、肉類、連嬰兒奶粉等生活必需都頻頻漲價,甚至有錢都買不到。每逢大時大節,本澳的物價,不論是鮮活食品、以至奶茶蛋治,定必倍升,價格更一升不跌,還要加收節日特別費,已成本澳的一個美其名為“內需通漲”的亂加價怪現象,居民也只能逆來順受,非常無奈。雖然政府不斷開拓食品貨源、穩定來貨價格,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食品價格小組以強化監控、制作專題網頁發佈食品價格等等,奈何受制於不少違規行為及不合理的行規影響,導致源頭定價和中間供貨環節被操控了,最終令到政府的努力成效未能彰顯。

面對通脹肆虐、百物瘋升,一般居民生活越見困苦。本澳雖然實行自由市場機制,政府按理不應直接參與商業行為及干涉行業的運作,但是,若企業喪失良心及社會責任,令到行業不能健康運作及有序發展,導致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有理由相信廣大居民,以及社會是歡迎政府本著「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以市場秩序的監管者、維護者的角色,直接出手主導糾正,緩解生活壓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澳門一直靠內地輸入生活必需品,物價長期高企不下,一定程度受到人民幣升值的連帶影響,過往居民為慳錢可以利用內地物價較低,北上購買生活必需品。但隨著人民幣升勢持續強勁,居民不論留澳或北上消費均未能減輕生活負擔,長遠來說,會否研究澳門元與人民幣直接掛鈎,從而紓緩通脹對澳門民生帶來的影響,使物價回歸合理水平?

2、針對開拓食品貨源、食品價格工作小組的工作成效未能彰顯,會否制訂定期檢討機制,以及制定硬性的工作計劃及指標?今年的相關工作開展前,會否作出針對性的事前調查,如具體計劃前往哪個國家或地區、開拓那種食品貨源等?

3、面對現時食品環節中存在的不少違規行為、不合理價格訂定、不合理的行規等問題,政府會否透過立法及修法等手段進行打撃?具體先從哪入手?有否相關落實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