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個國家聯手打造 乾淨安全再生能源

2013-04-30

歐盟與中日印韓俄美等三十四個國家聯手打造、造價達一百三十億鎊(約一千零九億港元)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設計最具技術挑戰的組件設計終獲批准,標誌著研究以核聚變技術發展廉價、乾淨和安全的再生能源邁進一大步。

ITER的托卡馬克(Tokamak)反應堆中心溫度將達攝氏一億度,比太陽的核心還熱約七倍。ITER計劃中應付高熱的物料。在這種物料獲得通過使用後,計劃將進入下階段的建造程序。在未來數年,ITER的一百萬件反應堆組件將由世界各地送到法國南部卡達拉舍(Cadarcache)的基地。組件在組裝後的體積約為八十一個標準泳池大小。

ITER計劃的重要階段包括把負責引發核聚變的氫氣同位素注入反應堆的真空箱中,然後利用高溫減低氫氣同位素粒子間的空間,讓它們能夠聚合成無害的氦氣,並從中釋出大量能量。預計這個「人造太陽」能將每五千萬瓦特的能源輸入轉化,並產生出高達十倍的五億瓦特能源。

ITER的安全總監阿萊哈爾德雷(Carlos Alejaldre)表示﹕「這是全球最大的科學合作計劃。計劃複雜得要研發新貨幣,好讓我們決定每個參與國所需付出的款項。我們已由設計階段發展到建造階段。我們要證明它是安全的。如果未能說服公眾這是安全,我想核聚變發電將不能在全球任何地方發展。」

ITER組裝行動主管馬克林(Brain Machlin)則表示﹕「ITER有一百萬件零件,這是最複雜和最具有挑戰組裝任務。」

核聚變自原子科研階段以來一直為科學家的研究目標。與傳統的核分裂發電站不同,核聚變不會產生高輻射的核廢料,不能用以發展核武,而且萬一出任何事端,核聚變活動會立即停止,絕不會出現像日本福島核電站那樣不受控制的核反應,十分安全。

由於ITER計劃非常複雜,實驗試用ITER進行核聚變可能要到二零三零年才能開展,預計商用核聚變反應堆最快到二零五零年後才能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