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趕推「放心標誌」挽民心 毒澱粉重創台南經濟

2013-05-29

【香港中通社5月2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東尼)台灣的有毒澱粉風波在當局查封逾200噸後風暴仍未止息,28日最新消息再發現肉羹、關廟麵等知名產品也「中槍」。媒體同日發現,多家出事的澱粉廠都來自台南,是次風波已重創該市地方經濟,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同日把矛頭指向台南市長賴清德,抨擊台南的食品安全出了大漏洞,市府的稽查工作卻是鬆散、被動及消極。 此外,由於各地日前陸續發現各種地方知名小吃均「涉毒」,台北、新北、彰化等多個地方縣市於28日起,陸續為地方代表性小吃推出「放心標誌」,承諾將由地方政府加強抽驗後頒出「標誌」,要求多種市售的日常小吃和點心均不能驗出使用添加順丁烯二酸酐」(Maleic anhydride)。 台南知名小吃關廟麵28日被新加坡衛生部門指「染毒」,謝龍介直斥「人氣最高市長」賴清德責無旁貸,抨擊台南的食品安全出了大漏洞,他要求應速釐清真相並公開透明化,提供民眾掌握最新的訊息。 據悉,台南市自上世紀開始就有「甘薯粉王國」之稱,特別是善化區更是澱粉業集中的地方,台南地方文史工作者李百勳所著《南瀛粉間誌》中便提到,生產甘薯澱粉與樹薯澱粉的「粉間」,在1930至1940年間全盛時,就有20至30家,產量為全台第一,善化可說是台灣的「澱粉基地」。 有台南澱粉業者指出,台南的澱粉業大多已轉型成為食品加工企業,幾乎都遠從越南、泰國進口澱粉,再加工製成粉圓、粉粿、肉丸等產品。又透露隨著化工技術進步,以及人們追求食品口感的變化,有廠商因而在原生澱粉添加化工原料,以做成所謂的修飾澱粉,是這次「毒澱粉」事件的主要起因。有業者擔憂,是次「涉毒風波」勢將重創當地的澱粉及食品產業。「毒澱粉」風波愈演愈烈,不僅在台灣引發消費者恐慌,連鄰近的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也加強對台灣進口食品的關注。台北市長郝龍斌上午在市政會議中表示,市內所有食品及原料生產商自6月1日起8類含澱粉原料產品的小吃業者須張貼安全證明,證明標示「順丁烯二酸酐未檢出」或「合格」才符合標準,他同時要求衛生局及產業局組成輔導小組,針對傳統市場,夜市等攤商,進行輔導。 郝龍斌強調,包括黑輪、肉圓、粉圓,這些平民美食,都是市民經常接觸的小吃,販賣的攤商,更是辛辛苦苦的在經營,所以,除了將透過提供「合格證明」,盡快恢復消費者信心外,更要盡快讓攤商的生意,恢復正常,不能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彰化縣長卓伯源同日也宣佈,即日起推行「安心肉圓標誌」以挽救台灣消費者對彰化肉圓的信心。據悉,縣衛生局已清查全縣114家肉圓店,查出兩家小吃攤使用摻有順丁烯二酸的蕃薯粉,其餘合格。卓伯源說,肉圓是彰化縣相當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業者使用合格食材,製做美味肉圓,今後有認證標誌,民眾可以吃得更安心和開心。「毒澱粉」議題同樣在28日成為新北市市政會議的焦點,市長朱立倫即場要求加強食品履歷,要求市內所有食品店家,必須標示使用食材的成分,尤其是否有添加化工原料或是合成食品。 朱立倫說,消費者買包裝食品,還可看到標示、成分,但在街上吃的食材,誰來把關? 雖然目前法令尚未嚴格要求店家必須標示食材,但新北市將要求衛生局、消保官及農業局等局處,率先嚴格把關,不論業者添加的化工食材是否合法使用,將要求店家對外公告,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