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606號
2013年06月06日
星期四
監督權的喪失
2013-06-06
有時候,滋事者的肆意作姦犯科,源於社會上缺乏公民監督。權力的喪失主要有兩類,即服務意識形態的主動棄械投誠,以及安逸主義衍生的被動迎合。
前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曾經讚揚澳門行政、立法及司法關係著重於互相配合,鼓吹「三權合作論」。不久,各傳統社團如獲至寶,紛紛大肆宣傳,在政改諮詢會上大吹三權合作的好處,卻沒法提出實質理據支持。主要圍繞的偽法理依據是循序漸進、和諧穩定,奇怪的是,查《澳門基本法》內文,不單止沒有循序,漸進也搜不到,這些所謂學者或基本法起草委員的權限,可以凌駕於中央政府之上,自由解釋基本法嗎?部份偽善的知識份子從支持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到撐三權合作、行政霸道,是可以於一夜之間(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改變的。可以說,在這種演變過程中,部份知識分子內心對抗蔑視世俗權力的價值體系慢慢崩潰,而圍繞權力舔鞋拍馬屁的服務意識形態在自發地膨脹了。於是,從有到無,監督權的力自我遺棄、喪失,中間可能因人興言、因人廢言。這也就決定了掌握權力的據位人可以不擇手段,而知識分子往往被迫配合,即使在內心糾纏的時候,也會在所謂君君臣臣的道德底線前一退再退。例如本澳一些愛國愛澳傳統社團,八九六四曾公開讉責軍隊鎮壓學生的事實。可是,在利益面前,他們選擇漸漸遺忘、淡化、同流,舉辦六四兒童節慶祝活動,是故意給死者家屬傷口上撒鹽的無恥行徑。至於監督國家和社會的職責,自然成為利益交換的籌碼。
行政干預司法,立法受行政霸道掣肘,使立法會成為橡皮圖章,故坊間又稱澳門立法會為「垃圾會」,是澳門法治社會自回歸後開始衰落的原因之一。澳門基金會批給資助欠缺透明度,由工聯會作負責人的素研中心獲批一千萬款項,入駐澳門日報大樓,過程涉嫌「二次違規」。然而,這中間牽涉的部門不少,有人挺身而出主動提供證據及報舉違規嗎?假如盲目追求和諧社會,任由滋事者破壞法治、人權等社會價值,再多的「止痛餅」亦無補於事。政府自五一遊行開槍鎮壓後,每年派錢、派醫療卷,表面上與民一起「分贜」經濟成果,實際上已從現金回收計劃(即坊間所指的違例泊車告票)、通脹、高樓價等不同方式回購。從衣、食、住、行到柴、米、油、鹽,每一樣民生元素,都潛伏著各種不利市民自由建設的因素。市民相信澳門是一塊福地,沙士僥倖避過了,金融海嘯強行無視了,漸漸衍生了安逸至上的迎合統治集團的生活習慣。對於他們來說,一張超市禮券夾送一支生抽,可能比公民監督權利還現實得多。
以上兩種監督權力的自我喪失,必須要有一個社會大前提,就是執法部分積極配合維穩,讓統治集團得寸進尺,無視法治、人權、民主的重要性。然而,他們真他X的做到了。 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