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610號

2013年06月10日

星期一

由教育而文創 『大瘋堂』之變

2013-06-10

走進瘋堂區,人們會被周邊一系列古舊建築物吸引,且瘋堂區在近年來更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而滲透了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在瘋堂區內不少建築文物,年來已被有關方面用作展示文化藝術的場所,或作為學術交流活動的場地,當中『大瘋堂』是其中之一,『大瘋堂』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曾為『公進小學』校址,『大瘋堂』體現了瘋堂區的文化變遷。 瘋堂區曾是澳門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點,在短短數十米的瘋堂新街至瘋堂斜巷路段上,曾經有三所學校,包括『望德學校』、『公進小學』和『三育中學』。早在上世紀卅年代,澳門教區望德堂於望德教堂側創辦了望德學校,初為小學;一年後設立了初中,其後易名為『望德女子中學』,並附設了幼稚園,隨後更開辦高中,是區內最早的一所學校。 在日本侵華時期,『澳門公教進行會』租用了望德中學的課室,開辦了『澳門公進小學』,以夜校方式辨學,晚間上課,且免收學費。至四十年代中,公進小學擴充課室,校址分設於現時的『大瘋堂』和對面一列的兩層高建築物,『大瘋堂』大樓主要是高小課程的課室,該校於一九六二年交予耶穌會寶血女修會主理教務。至一九七四年,公進小學與望德學校合併為『澳門望德公進聯合小學』,於五年後;一九七九年教會將望德公進聯合小學合併入『聖若瑟教區中學』,在原有的『望德女子中學』校址辦學至今,而原為『公進小學』的校址便空置。 由『大瘋堂』向前行至瘋堂斜巷廿三號的一座古老建築物,則曾是澳門『三育中學』的舊址,學校另一端門口設在美珊枝街,『三育中學』是於一九五二年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開辦,初期只開辦小學課程,數年後開辦初中課程,由於該校學生可直升香港或外地聯校就讀,因此收生人數亦不少,惜至七十年代,受到澳門『一二.三』事件後期的影響,入讀該校人數不斷減少,且教師及員工人才亦短缺,導致該校停辦。後至一九八六年『三育中學』才復辦,校址已遷往氹仔,而瘋堂斜巷的舊校址,則被政府徵用,曾被用作廉署和社工局的辦公部門。 昔日的瘋堂區曾是教育事業發展主要點,今日則已變身為文化藝術創意發展地區,於十年前開始,由一群熱衷文化創作人士組織『望德堂創意產業促進會』,著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同時推廣瘋堂區內的歷史文化,該會理事長黃錫鈞稱: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區內的歷史文化,有助於本澳的休閒旅遊,培育更多本澳的年青藝術家,讓澳門有更多元的文化藝術發展。 現時在瘋堂區內有不少的恆常文化活動,藝術創作和歷史展示,例如時裝表演的『瘋秀』、展示陶藝品的專買店、展現創意的影藝廊、重現舊區文化歷史的保育樓宇、藝術家展示才華之地的『瘋堂十號創意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