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26日返回 中國將全面進入空間站研製階段

2013-06-26

【香港中通社6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蘇一平)「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15天後,26日將在內蒙古中西部著陸。按照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部署,「神舟十號」此次圓滿完成任務,具有重大意義,將開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應用時代。有消息說,中國「天宮二號」已在研制中,估計可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消息:26日,空間天氣對「天宮一號」在軌運行和「神舟十號」飛船返回無不利影響。如無意外,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將順利完成航天之旅。今年,恰逢中國人進入太空第十個年頭,算上神舟十號,正好有10名宇航員飛過太空。這次「神舟十號」返回,將創造「十全十美」的歷史。 據了解,「神舟十號」此次執行的是「太空班車」任務,首開中國載人飛船應用性飛行先河,為「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標誌中國擁有一個可以實際應用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這是中國航天科技的又一重大突破。 「神舟十號」共承擔30餘項科學試驗,為「神舟九號」的兩倍還多,在軌時間也是最長的一次,比「神舟九號」增加兩天。此次任務完成了四項目標: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考核天宮和神十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進行航天員空間適應性和空間操作工效研究,空間科學實驗和航天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太空授課;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此次和「神舟十號」交接的「天宮一號」,被稱為「空間實驗室」或「載人空間實驗平台」,其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按照計劃,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天宮一號」只是空間站計劃的一個「起點」。 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最近透露,「神舟十號」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的第一階段將完美收官,將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在兩年後發射,其後中國將發射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 有消息說,「神舟十號」之後,中國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建設所需的關鍵技術攻關,計劃發射空間實驗室、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加等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和科學實驗,為空間站建設進行技術準備。 此次「神舟十號」任務,被許多專家視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轉折點,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提高,今後中國還將發射更多的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以及實驗室,未來中國在太空應用開發的步伐將明顯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