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未波及中國信託市場

2013-06-26

【中新財經北京6月25日電】中國知名財富管理服務機構普益財富25日發佈報告稱,從短期來看,這場發端於五月底的「錢荒」並未導致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的上昇,對集合信託市場的總體影響不大。 上述研判源於一份名為《去杠桿時代來臨,兼論對集合信託的影響》的報告。報告稱,目前市場資金總體充裕,市場上沒有形成資金持續緊張、收益率持續上昇的預期。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資金配置無效,並不是資金總量緊張。與銀行理財產品不同的是,集合信託產品絕大部分期限較長,對短期的利率波動並不敏感。 報告進一步指出,此次流動性危機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在理財業務中採用了短錢長用的期限錯配策略,即將短期的理財資金投資于長期資產,當理財資金到期後,用另外的理財資金或自有資金對接。本來期限套利是金融機構的基本盈利模式,但如果業務思路激進,這種期限錯配使用過多,導致金融機構無法準確預測某個時間點自身的現金流狀況,就會導致頭寸失控。 針對6月中旬以來,貨幣市場資金驟然緊張,特別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的迅速上漲,報告認為,同業拆借利率走高,說明部分銀行(甚至大部分銀行)的資產配置不到位,流動性缺口過大,不得不以較高的利率換取資金,以軋平頭寸。 報告表示,一般而言,商業銀行會進行流動性管理,以減少利率波動對自身收益的影響,並盡量減少因頭寸不足而拆借發生的利息成本。 整個市場利率走高,證明了多數銀行的經營杠桿較高,已經無法通過事前規劃避免大量拆入資金的情況發生。 針對集合信託市場收益率未大幅上昇的現象,報告還指出,目前整個經濟處於低迷階段,各類項目的內部報酬率都不高。主要以項目為基礎的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率祗能是項目內部報酬率的一部分,這是集合信託收益率不隨其他理財產品上昇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