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盡其用 免廢人生
2013-07-09
社交網站上的「免『廢』生活空間」,於去年九月成立,成立不足一 年,至今已累積逾千名會員。會員可在這群組內內貼文送出舊物,或徵求物品。此項舊物回收再用的活動,網民頗為受落,所貼出的物品,多數被人瞬間認領。當中有連包裝袋也未拆開的旅行紀念品、穿了一次的姊妹裙、有大型梳化、衣櫃、鋼琴等。另外,亦有徵求洗衣機、柔道袍、膠樽等。 群組召集人江詩慧表示:於去年清理家中雜物時,發現舊物很多,於是在望德堂擺攤,當時只是把舊物私自擺放,讓人免費取走。及後向民署正式申請,並於去年十一月參與塔石藝墟擺攤。她說:有經常買衣服的習慣,衣服多到穿不完。她思考這種行為,認為人很多時候因為金錢充足,很容易便「買、買、買」,只是消費品消化不完,久存在家也造成浪費。故期望舉辦有關舊物重用的活動,希望物資可以重新調配,不想物資默默被棄掉。她認為,不建議以物易物,認為「免費」更有助思考,傳達珍惜舊物的訊息。 她續指,一開始舉辦這類活動,害怕送出來的東西全都被取走,郤沒有人放東西出來,恰恰相反,原來擺放出來的東西比取走的多。很多人對免費拿取東西感到詫異,有人曾向她說:「我不相信有免費午餐。」他堅持付錢。她回答說:「我們不會收錢,若你放下錢,錢都會免費給了他人。」 江詩慧又指,舉辦這類活動的時間愈久,人對「免『廢』」的認受性愈之提高。她坦言,積極參與是好事,但期望擺放舊物者,在事前透過網絡群組通知一聲,此舉只希望大家要憑良心,確定所送出來的物件清洗乾淨。她見過有人把骯髒不堪的玩具放出來,她談道: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試問這樣其他人會否拿取? 此外,儘管是開宗明義的免費領取物品,其實,也會涉及開支,如運輸費用。故建議人們若擺放較重的舊物,待擺攤活動結束仍沒人取的話,期望人們可以自行取走舊物。 對於人們的環保意識否日漸加強?江詩慧認為:「有人仍會介意舊物。」曾有人向她說:「你的東西是否用過?用過便不要放出來。」江強調,市民拿取與舊物與否,其實不緊要,只想為有同一理念的人服務。她慶幸有關活動發展下去,會有網友透過網上群組上自發徵收利是封,並分配好讓其他人自取。觀看政府每年亦會收集舊利是封的活動,要求市民簽名抽獎。她認為簽了名的利是封便不能重環再用,她認為利是封用過一次仍很新,仍可再用,用不著即時拿去廢紙回收。當然,她還是期望環保工作人人都可以自行做起,不需要政府主導。 曾於香港看到別人舉辦「免『廢』」活動,很感動,他們甚至還發展免費的修理服務。江表示,礙於自己能力有限,未能仿傚。關於環保,娓娓道來都是為了延長物品的生命。她說道:「水資源有限、環境資源有限。身邊所有東西都有限,只是自己沒意識浪費。」她期望大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好亂掉。同時,在購買東西時亦需思考是否真的需要。
免廢生活協會月正式成立 另,江詩慧透露,已於上月正式成立澳門免廢生活協會,日後會透過宣傳,舉辦環保、節能減廢活動,鼓勵使用循環材料及能源,或有機、可回收的產品,舉辦循環再用分享會、體驗有機耕種、推廣天然食品及用品、節能電器及應用等,推動環保產業。 有參與活動的義工何小姐表示:有關網上平台宣傳舊物重用,值得支持。她認為,消費意識有所改變,活動可思考物品是否你所需要,所以免費,是考慮市民對物品的接受能力,在接收舊物時也會經過深思熟慮,希望人人都會珍惜資源,將經已生產出來的物件用得其處,延伸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