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709號

2013年07月09日

星期二

綠色消費

2013-07-09

關於本澳的二手文化,過往,有人會到爛鬼街或新橋區購買二手物品,或於網上討論區進行以物易物。而近來,則興起一股免費風。網上有平台徵收及贈送二手物品。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此乃市民的物質豐富程度,捐出來舊物早已飽和,多到連慈善機構不收。他認為政府更應作出主導,在社區設置資源回收站,於工廈工廠大廈內設置家具維修站,以減少大型固體垃圾量。 本澳的二手文化漸濃,陳俊明歸因市民提高了環保意識,二來市民的生活空間狹少,寸金尺土,沒有足夠空間收納物品。而市民每天接觸大量廣告,人均收入不斷上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往富裕,消費的行為沒有減退,此乃為何近來本澳儲存迷你倉愈來愈多。 他亦曾參與由「免『廢』生活空間」舉辦的活動,或其他有關以物易物的活動,眼見不少物品都是新簇簇的,衣服的招牌仍掛著。還有很多活動的紀念品、抽獎得來的不實用產品。他認為,網上購物之方便,以及社會上皆提倡消費文化,如有民間團體舉辦的消費嘉年華,都不教人拒絕消費,最終只會製造更多不管用的物品。而市民的物質豐富程度,捐出來舊物早已飽和,多到連慈善機構不收,如玩具、衣物已成為最多拒收的類別。他相信,本澳市民有心行善,但可以捐錢或食物,這樣才對弱勢家庭作出實際幫助。 人們擁有的多,不棄掉而轉售二手物品已是好事,但市民捐贈二手物品反應之踴躍,到底是否為一件好事?陳俊明說:「最好的方法是拒絕購買不必要的東西。當然,不是限制消費,而是建議人們進行綠色消費,如消費在飲食、看戲或其他娛樂服務上。」 民間面對人們的過度消費,政府是有責任加強市民環保識,不止停留在宣傳口號上,更應落實在社區上。他舉例,本澳不同公園或垃圾站附近設置資源回收站,而其是否奏效?他則相當成疑,他認為可以在大型屋苑內設置資源回收站,回收站距離民居愈近,市民的環保動機會愈大。 作為環保局更應作出主導,透過法例法規養成市民主動參與回收資源垃圾。他指出,因本澳垃圾數量日益龐大,縱然資源垃圾回收量不斷增加,但回收率郤一直下降。觀察香港及台灣,民間及政府皆定期回收舊書、舊精品。政府會派人員在公共廣場上進行二手物買賣活動,登記二手物清單及結算有關收入,歸還給市民或按市民意願捐贈給環保機構。他相信,只要政府監管得好,二手物品都有一定質量,市民才會買得有信心。 他又認為,很多市民不介意使用二手物品。只要不太殘舊,還能夠用,人們還會收取二手物品。過往曾辦一個以物易物活動,當中有六成舊物都給人取走,可見大家對使用舊物接受程度頗高。 「這是資源垃圾部分,而家居垃圾的處理,政府行動率幾近為零。」他說,環保局早前發布“2012澳門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本澳居民環保意識續有提升,郤在落實環保行為方面的比率仍相對偏低。他認為政府有需要創造條件加強市民的環保行為,如當局可以在工廠大廈內設置家具維修站。台灣政府有這樣的服務,政府取走市民的二手家具後便進行維修及翻新工作,市民亦有一個故定地點買二手家具家具,從而減少大型固體垃圾量。 另,現時圖書館有收集二手書活動,用作捐贈內地山區兒童。他認為,內地兒童不懂看繁體字,此舉損耗運輸費之餘,亦出現得物無所用之情況。建議當局可以每年舉辦二至三次二手書展會,並舉行舊書分享會,推動本地閱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