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蕭會』將促成『習馬會』 專家:可能性增加、挑戰亦多

2013-10-08

【香港中通社10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東尼)雖然蕭萬長在6日『習蕭會』後的記者會上,否認曾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見面中就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未來見面一事交換意見,並以『以後的事情讓以後去發展』來回應傳媒對『習馬會』的追問。不過,兩岸專家7日不約而同地指出,習、蕭在會面中都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釋出了好意及樂觀的態度,認為『習馬會』的可能性增加了。 廈門大學台研院兩岸政治專家張文生6日甚至指出,在『一中』共識、充分協商政治定位的前提下,明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APEC會議不失為『習馬會』的最佳時機。 據悉,習近平6日在與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的授權代表蕭萬長會面時談到,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而同日,兩岸『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張志軍的親切互動也被視為是兩岸踏出政治互信,加強溝通的關鍵一步。兩岸媒體7日不約而同引述兩岸各路專家意見,但都得出同一個結果:認為『習馬會』的成功率正在增加! 張文生指出,張志軍與王郁琦得以在APEC場合『自然互動』,說明兩岸『一個中國』的政治互信已有一定程度的積累,以此為基點為未來可能舉行的『習馬會』開局。 他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開始逐步結束敵對狀態,並開啟了交流合作的空間,但是兩岸在政治上的敵對狀態並未結束,因此他建議兩岸不妨先談判『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這一步後,可以為兩岸領導人的會見提供機會,可以為兩岸領導人的定期會晤建立機制。 不過,張文生也指出島內外的幾個客觀因素,將影響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機會。包括兩岸面臨的結構性的政治分歧依然存在、台灣社會對大陸仍存有一定程度上的敵意、台灣軍方和安全部門仍然以大陸為主要預想敵人,以及泛綠陣營的『反中心態』仍影響了台灣的社會輿論。 《中國時報》7日特稿也持樂觀態度,認為從『習蕭會』互動看來,如果兩岸都有『政治需要』,那近期實現王郁琦與張志軍交流互訪,已非難事。文章指出,如果國台辦主任與『陸委會主委』實現互訪,將有利兩岸雙方推動『習馬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也說,未來兩岸事務透過主管機關直接對口的機會將不斷增加,有利兩岸政治氣氛。 不過,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認為,『張王會』尚未實現,目前認為『習馬會』就在明年有點『言之過早』。張分析,若馬英九希望就此模擬成明年在上海APEC的『習馬會』,還有困難;就算兩人見面,在兩岸和平協議簽署前,雙方應是互稱『先生』。 島內7日也有輿論指出,實現『習馬會』的可能性增加了,並不代表障礙就不存在了。特別是馬英九如何在見面前後平衡島內反對兩岸『走太近』的勢力。尤其是台灣明年還有地方選舉,即使明年出現『習馬會』的歷史契機(APEC上海峰會),馬英九也應會先考慮確保國民黨繼續贏得2014年的地方選舉以鞏固2016年的執政地位這一大前提,才思考如何鋪排『習馬會』的出現。 兩岸媒體認為,明年大陸將迎接65周年國慶,2014APEC領袖峰會則是習近平全面執政後主辦的最重要國際峰會,在其內政外交處於關鍵時刻,如果能在APEC經貿平台同時促成另類的『兩岸峰會』,這必將超越辜汪會談、連胡會談的歷史意義,成為歷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