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領導改革又改革自身 三中全會重黨建

2013-11-18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共同成為中共未來深化改革的六大方面。在多位學者看來,這意味著執政黨在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將加強自身領導能力建設,以便更好地領導改革。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告訴中新社記者,黨的建設在以前歷次黨的會議上都會提到,但都沒有這次的位置顯著。這次是把黨的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提的較多的是黨領導改革,現在除了黨要領導改革,黨的自身也是被改革的對象,這是新時期新變化對執政黨的新要求。 決定專門論述『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 秦宣認為,作為執政黨,改革頂層設計、自覺把黨的執政體制配合其他改革,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統攬全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也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這意味著相關方面要加強黨對改革自身的理論研究、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強黨的建設其實是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之初就非常關注的事情。在去年1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在今年1月的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在6月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等多個場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均多次提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其實就是黨的建設改革方面的重要內容。究其原因就是在現有體制下,腐敗越來越嚴重,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建設改革也是反腐敗、監督權力的改革。 今年6月,中共開始在全黨上下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等七常委分赴各省區,督促地方查找問題,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既打『蒼蠅』又打『老虎』,效果有目共睹。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此次也被寫進決定。李成言認為,黨的建設改革與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呼應。現在伴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同時進行的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基層紀委的權力上移、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等改革、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等已悄然起步,作用開始顯現。如何讓改革試點全面推開、落到實處則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決定提出,全面深化黨的建設改革,『要求各級黨委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完善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製度,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改革能力。』 這在習近平等人在各自的聯系點對省委領導班子的諄諄告誡中亦可看出。9月底的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書記、省長爭相『揭短』讓人印象深刻,習近平就檢查出來的突出問題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政績觀、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等,也在決定中有所體現。 李成言表示,新一輪改革啟動,必然涉及黨的權力設計問題,改革黨和政府、黨和市場的關係,改變那些錯位的、不當的行政關係,都需要地方黨政領導者具有大局意識和改革魄力。 此次決定既強調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又花大量篇幅論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強調打破干部『部門化』,糾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現象,『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相關專家認為,讓優秀新鮮力量進入黨的體系,形成一個合理流動的人才通道,這正是黨建改革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