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147號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黎鴻健:

炮竹養起氹仔人

2019-05-27

黎鴻健和太太潘楚瑩

上世紀五十年代,澳門不少婦女在街頭為炮竹廠做炮仗殼

黎鴻健多本著作記下了氹仔蛻變和炮竹業歷史

1925年由氹仔軍營高處拍攝的照片,可見當時居民不多,炮竹廠設遠處農地附近

在氹仔出生的黎鴻健今年69歲。自2004年開始不斷訪問舊街坊,開始為氹仔街坊回憶中的氹仔留下紀錄。那年,澳門賭權已經開放,金光大道即將迎來一間間金碧輝煌的五星酒店。自言學歷不高的他表示,見到很多屋一間一間地賣走、清拆。「自己一直想寫氹仔的故事。我覺得寫這些不是造飛機大炮。我手寫我心,不需要有甚麼理論才能寫出來,就寫了。我在書中也說,我手寫我心,我想寫我心裏面的東西。」前前後後訪問了超過三百位街坊,出版過《氹仔炮竹業》、《氹仔益隆炮竹廠》、《氹仔情懷》,最近《氹仔炮竹業》更被翻譯成英語出版發售。

「炮竹除了在澳門重要,特別是在美國,現在還有人專門研究烟花、炮仗紙。現在看見有書介紹怎樣做炮仗,他們好開心。」

「歐洲和美國有很多人研究爆竹業、炮仗、炮竹的包裝紙等。以前氹仔做的炮仗,八成賣去美國。我們年頭做到年尾。美國國慶、聖誕、新年,都燒(炮仗)。所以他們很早就研究炮仗和包裝紙,到現在還有,現在EBAY還有賣,很多人留意。」他表示,《氹仔炮竹業》中文版出版後,有美國的教授曾聯絡他,也有讀者給他發電郵,指自己看不懂中文也買了書,就看圖,但也想知道書的內容說了甚麼。「他們常叫我出英文版。」

人情味濃 街坊合力重塑當年回憶

黎鴻健的著作,紀錄的都是舊街坊憶述年輕時的親身經歷,藉以重塑當年氹仔人的生活面貌。「最初我不是打算寫炮竹,我打算寫氹仔,但我訪問那三百多人都是造炮仗的,所以後來我才寫炮竹。」「根本我們的親戚朋友同學街坊,氹仔全部人都是造炮仗的,就看你是做哪個部門。這些我們知道的不寫出來又浪費了。」

因為在氹仔土生土長,家族幾代又都扎根氹仔,加上當時居民不多,所以黎鴻健和太太潘楚瑩認識不少街坊。就算自己不認識,父母一輩多少也知道對方。「氹仔六間炮竹廠,最大是廣興泰,然後是益隆。我找到廣興泰1950年已經做廠長的。我找到他時他已90幾歲,現已不在了。他說了很多事,也給了我很多資料。他不認識我,但認識我媽。我自己也是造廣興泰的炮仗。氹仔人,七、八成是造廣興泰炮仗。」

還有益隆。「我同學的爸爸就是廠長,即很多跟益隆有關係的人都訪問到。第三大(炮竹廠)就是謙源。謙源的廠長是我們親家,即我姐姐的老爺,於是每間廠都拿到很多資料。」黎鴻健指,氹仔人很長情,也因着親友的幫忙,於是成功訪問到三百多人。「炮竹有很多資料,如果不出版就浪費了。出版後反應好好。」「現在很多後生,他們不是去研究,就是喜歡知道,這是我最初寫這些時沒想過的。」

除了訪談,黎鴻健亦從受訪者收集到不少舊時的相片和文件,朋友會替他在網上留意有否氹仔的舊照片出售,黎閒時又會到關前街遛躂遛躂,蒐購相關舊物。「關前街所有有『氹仔』、有個『氹』字的就會賣給我。」他笑道,「有些他不捨得賣,就會借給我拍張照。文件、相片都是。」

「其實我大半生積蓄花掉了。我買了很多東西。沒人像我這樣。他們不會很貴賣我,但我亦不會跟他們講價,總之肯賣給我就可以了。因為這些資料沒有的了,即係如果我有錢,我全部買光。現在我沒錢都買。我們傻的!」

資料太多 望有心人一同發掘

他坦言,家中儲了不少資料,現時日以繼夜地工作,希望可盡快在自己有生之年整理出版。「我還有木鐸街、官也街、客商街、地堡街(想寫)。現在咁旺,這些全部都未寫,但我已經做完訪問,拿到許多資料,相片也有很多。現在就等我做。真的要做,但都要分段去做。你都不知道做得哪一樣。」

「我希望能夠有生之年做到。將來有沒有用不要緊,我自己覺得這對氹仔、對一些氹仔人有用。大作用就不會有,知道跟不知道沒分別,但想去知道這些歷史的人,能有些參考。」

「我們去訪問人時,他們也問:『阿健,你重提呢啲嚟做乜?』我們不是說提不提起這些,而是到某一個階段,會有人想知道歷史,而現在開始很多人想知。以前是一些學術界的人或者讀歷史的人去研究,但很多不是研究,是想知道一點。因為現在太多人去了氹仔住。以前幾千人,現在很多人。他現在住的地方是甚麼?」

他又歎道,希望將來有心人可繼續挖下去,但目前乃未遇上。那許多資料將來何去何從?「就看這些留到落去誰手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