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171號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針對影響居民運動意欲因素

對症下藥

2019-06-24

運動場地匱乏迫使市民見縫插針,不惜影響到他人安寧去做運動

廣場舞是體育場地不足的後果之一

全澳三十九個公共體育設施中,十九個在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各佔十個,分佈不均,有些運動空間更設於車道之間,情況不理想。政府在分區、新城及總體城市規劃時,應該要注意體育設施的規劃。澳門土地有限,人口密集,運動設施不足及場地供應緊張,減低市民做運動意欲,亦帶來了其他社會問題,例如廣場舞滲入民居,不分時段在居民樓下開大音樂做運動,影響居民作息及正常生活,造成社會矛盾,帶來另一個社會問題。

在該項居民運動習慣的問卷調查中,受訪者當中仍超過三成人是沒有運動習慣;在有運動習慣的受訪者當中,有近六成在過去半年未曾使用公共體育設施,主因是市民認為「地點不方便」、「使用人數多」以及「開放時間短」;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本澳公共運動場所「不足夠」,「非常不足夠」有接近兩成,認為「足夠」或是「非常足夠」合計只佔一成三,反映居民普遍認為本澳公共體育設施未能滿足所需。

街總北區辦事處建議,針對「地點不方便」、「使用人數多」以及「開放時間短」等,制定多方位措施,包括制定「全民運動計劃」、透過城市規劃及閒地合理佈局體育場所、利用現有資源打造海濱長廊、簡化場地租用手續及開放個人租用等,提升居民做運動的意欲。

提升民眾做運動時間

調查顯示,十八歲以下的受訪者當中,只有兩成平均一週運動時間在三百六十分鐘或以上,根據《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規定,小學至高中每週體育課時間不得少於七十分鐘,而且每週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不得少於一百五十分鐘。街總北區辦事處指,特區政府已連續三年舉辦「全民運動日」活動,惟「全民運動日」只有一、兩天時間,實際作用不大,建議政府制訂長遠、持續的全民運動計劃,為不同性別、年齡及階層的居民提供更大的平台參與體育運動,培養做運動的興趣和習慣,促進大眾體育的長遠發展。針對學生群組,建議政府增加體育課課時,從學校教育階段就樹立起全民運動的觀念,同時透過「藍天工程」解決本澳裙樓學校問題。

另建議加強與社團及民間服務機構的合作,舉辦各類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大眾體育活動,吸引不同年齡和階層人士加入,提高大眾體育運動參與度和競技體育人才的發掘培養,同時提升地區體育氣氛及加強社區凝聚力;加強對體育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完善社區體育設施配套,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構建各區的步行系統,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推動社區體育。

社區運動設施不足間接造成社會矛盾

不少空地、休憩區不論日夜,都被做運動人士、廣場舞人士所佔用,大部份做運動人士,開著擴音器做運動,長期對附近居民構成嘈音滋擾,影響附近居民作息及正常生常,造成精神壓力和損害。本報早前的專題亦有作出相關報導及指出所存在的法律漏洞,唯《嘈音法》修法中未有解決這問題,《公共地方總規章》未能涵蓋所有屬性的公共地方,例如被劃為公園和綠化區以外的公共道路、空地等,附近居民求助無門。居民見縫插針地集體/個人做運動,發出噪音滋擾居民,某程度上是由於公共體育設施不足所造成。

是次調查中,六成多受訪者認為本澳體育設施不足和非常不足夠,政府應該正視體育設施不足對居民造成的影響,除了是缺乏運動,土地資源爭奪而造成的社區不和諧,社會矛盾,應該予以重視。街總北區辦事處提出,政府必須重視運動設施的規劃興建,在城市規劃上預留體育活動空間或考慮興建立體式的運動場地;利用細幅的閒置土地增建綜合公共體育場館,使大眾康體活動持續開展;透過改建、擴建現有的運動場地,持續優化及拓展體育配套設施和空間。

調查中有四成半居民認為馬黑祐最應增加公共體育設施,有兩成三受訪者期望可以增設室內運動場,惟現時兩幅林茂塘的土地已閒置多時,而且地理位置佳,若沒有條件發展公屋,建議當局可以用作康體場地,考慮將林茂塘的土地建成立體式的綜合體育空間,增加北區室內運動空間,為居民提供既可容納其活動的空間,又能減少廣場歌舞對居民的滋擾及矛盾,同時平衡澳門半島與離島體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並建議,「公體網」網上租場服務可以提供更多的運動場地和項目預約,延長開放時間供非團體使用,以增加個人成功租場的機會,適度開放學校運動場地及設施,善用運動設施。

打造澳門半島海濱長廊、建設單車徑和跑步徑等設施

近年跑步成為了不少居民熱愛的運動,街總北區辦事處建議政府,將黑沙環海濱公園重新規劃,利用其海岸線打造澳門半島海濱長廊,建設單車徑和跑步徑等設施。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啟用,以及未來新城A區的落成,當局需要具前瞻性規劃兩區之間的康體設施、綠化配套等,以滿足居民對體育休憩空間的需求。政府亦可以舉辦更多特色賽事及大型體育盛事,帶動體育旅遊及運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