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人聯署促撤民防謠言罪

2019-07-30

【本報訊】正在立法會小組審議的《民防綱要法》建議增設「突發公共事件下的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下稱民防謠言罪)」惹起爭議,有近一千五百人參與新澳門學社的聯署反對,促請政府撤回新罪條文,從長計議。

學社發起的撤回民防謠言罪的公民聯署在上週日結束,總計有一千四百九十四人參與。學社發文總結指,市民對新罪表達強烈憂慮,認為將窒礙公眾在突發事件狀況下為著互助而轉發資訊的主動性,及進一步收窄本澳的言論自由空間。

學社說,政府須汲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教訓,提升政府施政透明度及公信力、加強公民教育,方為治本之道。故他們反對在目前政治和社會環境下增設民防謠言罪,並將續監察立法會的細則性審議過程,不排除視實際情況的其他跟進行動,亦暫未決定是否把聯署向政府或立法會提交。

過去數週有議員、專業界及不少公眾提出大量質疑,連立法會前主席也開腔提議尋求解決方案,促使政府罕有地在尚未與立法會小組展開審議前便修改文本,並接連發表文解畫。學社認為,這舉動證明新罪為公眾造成的不安前所未見,也反映法案未經深思熟慮就倉促提交,難以排除背後有其他政治動機。

學社又指,新文本仍有許多不清晰之處,賦予執法者日後在解釋上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故他們始終高度質疑當局在解釋、適用及執行有關條文,直至檢控的整個過程的嚴謹性及自我克制能力。

學社重申,若新罪名有問題,何時適用也有問題,且當局「維穩」壓倒一切的作風,催生白色恐怖。無論法案條文寫得再「漂亮」,在本澳既有的政治和社會文化底下,對一般公眾甚或傳媒而言,寒蟬效應都會是必然產物。

學社議員蘇嘉豪也在社交網站上說,這是「澳門人頭上的另一把刀」,不管政府如何瘋狂發文打輿論,該罪必然產生言論寒蟬效應,是不爭事實。未來立法後,毋須到法院審判,只是最初警方介入甚或只是自我審查已夠不安,「係咪行得正企得正?唔好意思,唔到市民自己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