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回收成效不高

聚賢五建議倡先推行短期措施解燃眉之急

2019-09-05

垃圾自動收集系統(資料圖片)

林倫偉、陳海峰

【特訊】本澳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多年,環保局亦已先後推出如回收膠樽、鋁罐或鐵罐以及紙類、廚餘及廢舊電池等多項回收計劃,但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卻一直成效不高。聚賢同心理事長林倫偉、環保關注組召集人陳海峰指出,根據資料顯示,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量近年持續增加,2018年的廢物量已達至約52萬公噸,即每人每日平均製造2.17公斤的垃圾,當中經由政府回收措施所回收到的資源卻不到總廢物量的1%,所以說完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長遠須立法推動分類回收

垃圾分類回收在很多國家已經實施多年,成效顯著,例如:德國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據統計,目前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5.6%,成為全球垃圾分類水準最高的國家;鄰近地區臺灣早於2005年已完成垃圾強制分類回收的立法工作;2019年7月1日,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我國亦開始進入立法規管垃圾分類的新時代,此外,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早於2017年已發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20年,國家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反觀本澳一直未有相關法規的立法時間表,該會建議局方應借鏡各地區的經驗,並根據自身情況儘快推動立法工作。由於立法屬長期的工作,短期難以完成,該會建議局方可先推行一些短期措施,以解燃眉之急,建議措施如下:

加強市民及旅客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

現時環保局有堆行三色回收桶的計劃,但回收成效一直偏低,桶內回收物經常出現不乾淨及受污染情況,當中原因主要與市民及旅客對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不足有關,局方未來應加強宣傳及鼓勵計劃,例如:可制作關於垃圾分類回收知識的懶人包,並通過與教青局、旅遊局、市政署、社團及私人企業等不同機構作多方宣傳,籍此提升居民及旅客對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

加強垃圾分類回收的項目及措施

現時環保局推行的環保"FUN"的回收項目不足,如不能回收台式手搖飲料杯及杯蓋、外賣盒、光碟等5號、6號或其他低價值的塑膠,此外,回收的措施亦嚴重不足,未來局方應與更多的屋苑或大型酒店合作,加強回收桶的設置及可回收項目,同時可與社團合作,組織環保義工於一些回收桶試點作現場指導,教導正確的回收知識。

設立具可收性產品的專用貨架

現時市民在採購產品時,往往需要自行判定所買產品是屬可回收產品,例如常見的罐頭包裝食品,部分是不符合回收條件的,這讓一些不太熟悉標籤的市民帶來不便,故此建議當局未來可加強與本澳的大型連鎖超級市場合作,透過在貨架上提供可回收性的產品專用貨架對產品進行分類擺放,以方便消費者識別及選購合適的可回收產品。

鼓勵進口商引進具可回收的產品供市民選擇

現時澳門的商品大部分由內地及外國進口,建議當局可鼓勵進口商多引進一些符合可回收條件的產品供市民選擇,例如環保局可評定這些公司為綠色進口商,日後對這類公司可考慮提供一些政策優惠,例如:宣傳推廣方面,可讓這些公司優先參加由政府舉辦的推廣會議;公務採購方面,可列這些公司為優先採購商或增加相應分數。

鼓勵六大博彩公司優化環保計劃

現時各間大型博彩公司都有其環保計劃,但多以自發性質為主,未來可考慮以此作為續牌的評分項目,以鼓勵六大博彩公司持續推行相關環保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