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237號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中秋雜談

2019-09-09

中秋夜賞月同願人月共圓

家長陪小朋友提燈賞月最開心

中秋節期間本澳街道隨處可見的『豎中秋』彩燈

昔日人手造月餅的專用餅模

五十年代新馬路餅家的宣傳月餅牌樓(網上圖片)

各地中秋各不同

『一年容易又中秋』,今個星期五便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漢字文化華人社會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端午節、清明節被稱為中國四大節日。

按中國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正在仲秋中,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節有很多別名,因節期在八月十五,被稱為『秋節』、『八月節』,而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圍著月亮進行,因此又被稱為『月節』、『月夕』、『追月節』。所謂『月到中秋份外圓』,每年中秋節的月亮多是特別皎潔圓滿,象徵團圓,故此人們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一直以來,民間常以『月圓』、『月缺』來比喻人生中或生活裡的美滿和遺憾,人月共圓是大眾心願。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祭典,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風氣。而中秋節始於唐代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中秋節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也是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的傳統節日,包括朝鮮、日本、越南、台灣、琉球。

『月圓』、『月缺』喻人生

受到不同地區文化影響,中秋節活動文化也有所不同,港澳地區多以提燈籠,食月餅為主,並且會有中秋綵燈會,香港更有舞火龍活動,澳門則有煙花匯演。

在越南,中秋節被稱為『望月節』,亦是當地的兒童節,主要因為越南在農業社會時期,大人忙於農事,沒空陪伴子女,中秋剛於農忙後,父母有機會補償陪伴子女。在中秋節當天,越南街道會張燈結綵,孩童會提燈籠與父母外出遊玩。受漢字文化影響,中秋節在韓國也被視為大節日,家庭會團圓祭祖外,並有傳統舞蹈競技、民俗遊藝等活動,也有應景的中秋餅食──『松餅』。

『八月十五豎中秋』,小朋友問此語何解?因何會『豎中秋』?在中秋節活動中燃燈是華南地區傳統活動,昔日在粵、港、澳地區,中秋夜孩童會提各式各樣燈籠,聚在一起玩耍,而大人們會將彩燈排在樹上,樹亦作豎,目的是將節日彩燈豎起,讓彩光照亮,為節日增添氣氛,故此有『八月十五豎中秋』,現時大家在中秋節期間,也會看到澳門各主要街道的柱杆上,都掛了不少中秋節燈飾,正是『豎中秋』。

『八月十五豎中秋』

中秋節掛彩燈,提燈籠,在港澳地區多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也愛在中秋節玩燈籠,但台灣地區則不流行,中秋節在台灣也是節假日,人們都重視此傳統節日,但台灣人過中秋喜愛烤肉,當然;也吃月餅,是台式的『鳳梨酥』和『金月娘月餅』,不大喜愛港澳人愛食的『蛋黃蓮蓉月』。

至於日本,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日本人也愛在這天一家人同賞月,日人稱之為『月見』,他們在中秋節舉行被稱為『觀月宴』的宴會,但在中秋節賞月時,日本人不愛吃月餅,吃被稱為『月見糰子』的江米糰子。

在中秋節,民間活動離不開賞月、拜月。儘管各地民眾過中秋節的習俗有所不同,但都愛在中秋節時親友共聚一堂,『同賞月,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