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238號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梁司籲解放思想與大灣區各市精準對接
2019-09-10
【本報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融合創新,要以改革和創新的思維,推動大灣區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和互利合作,包括推動法律和管理等制度對接,逐步消除區域內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市場壁壘和障礙。從澳門的角度,也要求澳門解放思想,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精準對接,互補發展,同時要求澳門發揮綜合優勢,與大灣區各城市探索和創新合作平台或機制模式,突破制度障礙,以進一步擴大發展腹地。
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和澳門中華總商會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昨日假美高梅舉行,邀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高雲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監事會召集人楊武男作開幕致詞。研討會圍繞兩岸和港澳地區如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帶動經濟新發展,展開兩項專題討論。
梁維特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融合創新,要實現構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的目標,就要求要以改革和創新的思維,推動大灣區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和互利合作,包括推動法律和管理等制度對接,逐步消除區域內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市場壁壘和障礙,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更加便捷有序流動。又認為,大灣區城市之間存在的制度差異,既是大灣區加快融合的難點,也是大灣區的優勢;大灣區建設可以是國際標準、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優勢有機結合的創新「試驗田」、創新共同體。
他續指,從澳門的角度,要在新時代抓緊國家發展大勢,有效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也要求澳門解放思想,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精準對接,互補發展,同時要求澳門發揮綜合優勢,與大灣區各城市探索和創新合作平台或機制模式,突破制度障礙,以進一步擴大發展腹地,並借助大灣區城市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在參與建設過程中,與大灣區各城市同步發展。同時,澳門也需要繼續努力發揮「一國兩制」、中葡雙語、良好營商環境等優勢,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結合「+澳門」的理念,以語言文化為紐帶、以經貿合作為主題、以產業對接和專業服務為支撐、以共同發展為目標,透過中國內地-澳門-葡國-歐盟;中國內地-澳門-巴西、拉丁美洲;中國內地-澳門-莫桑比克及安哥拉-非洲三條經貿路徑,服務大灣區城市的高質量對外開放,拓展葡語國家市場; 其他內地城市及台灣地區也可以乘上這列發展快車。他相信,澳門將與海峽兩岸的業界一道,有效把握這個重大機遇,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馬有禮認為,澳門以往在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中,已起了一個政治經濟繁榮穩定的作用,將來要多做制度創新和融合的先行者,建議將合作檢查、一次放行更多應用在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以及將中葡平台、一帶一路、大灣區三者有機結合,謀求三者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讓更多葡語國家結合到一帶一路與大灣區建設當中。吳宏斌認為,大灣區的發展已是萬事俱備,仍需要制度創新,突破現有框架,讓兩岸四地市民及企業充分參與其中。
高雲龍指出,台灣毗鄰大灣區,大灣區建設需要台灣元素,台灣可以成為大灣區資本、技術的重要貢獻者,從而實現自身基礎設施、旅遊、科技、人才等各領域協同發展。他又提出,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大量新工業、新模式應運而生,海峽兩岸和港澳企業應深入開展創新及科技合作,對接國內外創新資源,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和協同發展,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協調而融合,從資金、產品上相互輸血走向技術上相互造血,打造更多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為高起點高質量建設大灣區注入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