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321號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漫步認識下環街

2019-12-16

下環街市是區內人氣最旺盛

今古並存的下環街區

都市更新,是現時澳門社會熱話題。都市更新目的之一,欲將早期欠缺規劃的聚落或老舊建築物,以『重新建設發展』,又或『重整修復』的手段,改變一些舊區的格局,提升居住質素和環境,同時藉此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在都市更新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昔日舊建築和具有特色的建築物、片區因此消失,亦抺走了過往的城區歷史。

澳門城市發展日子不短,開埠數百年,早於百多年前已有城市規劃,且以六個『行政區』來劃分城市區域,故此舊區亦相當多,其中『下環街區』是舊區的表表者。雖然百多年前澳門已有城市規劃,但城區內的建築大多是沒有規定的,隨意而建,大多數的大街小巷、樓房屋宇,都是隨著區內的地形而開闢、建造,故此澳門舊城區的『橫街窄巷』特別多,就算你是『老澳門』,也不一定熟識舊城區的街巷走向,『有番咁上下』歷史的下環街區亦如是,對於不熟識該區者,走進區內或許會失去方向感。

橫街窄巷反映昔日環境條件

雖是土生土長,在澳門生活六十多載,筆者對下環街區不大了解,對下環街區的各方面認知,可能較一般遊客『多DD』,知道上端有曾是葡人聚居地的阿婆井,阿婆井前地的鄭家大屋,河邊新街福德祠,以及下環街的地標──下環街市(包括未拆時的下環舊街市),當然,還有十分繁囂的下環街,至於下環街區內的橫街窄巷,所知不多。

下環街區,其實是屬於澳門六個堂區之一的『風順堂區』(又稱老楞佐堂區),是早期澳門城市發展的地區之一,據數年前一項調查顯示,下環街區的居民逾九成是本澳永久居民,過半數年齡超過四十五歲,中年化程度高,六成人有自置物業,且大多數居於該區廿年以上,可見區內老街坊多,亦反映出區內居民對下環有深厚感情。

居民對下環有感情

發展已百多年的下環街區,區內有不少具歷史舊建築物,座落於橫街的巷、里內,該些舊建築的存在,反映了下環街區由繁華變成老區,亦印證了時代的轉變,在都市更新的情況下,該些舊樓房可能亦會消失,在城市發展中煙滅,只留在記憶中,大家有空不妨多到下環區漫步,認識一下該老區文化,了解相關的發展歷史。

日前,參加了由遺產學會舉辦的導賞活動──歷史城區導賞及速寫遊,透過是次活動,讓筆者對下環街區的歷史文化和街道建築,有多一點認識,亦了解到下環可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