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要明辯慎思

2020-07-20

近日本澳相對嚴謹的防疫政策備受傳媒挑戰 (資料圖片)

特稿 回想今年二月,疫情仍然嚴峻,眾多葡文記者常常追問政府:何時把身處湖北的澳門居民接送回來?到了三月初,政府決定派出專機前往湖北;當時,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坦言,那些澳門居民的強烈要求、傳媒的連日質問等等,都令政府受到很大壓力。

此話一出,眾多不認同派出專機的市民,更加不滿葡文記者。新聞業界內也有意見狠批政府轉移視線,把決策的責任推卸給傳媒;當中有說:傳媒壓力怎能改變決策?對此,筆者倒認為,單從新聞歷史的角度看,總不能說傳媒壓力改變不了政府;否則,過去百多年來,各國政府不用想方設法影響傳媒。

事實上,也難以想像一個理性的政府單單按照傳媒的意志來施政。正常而言,官員決策前理應考慮了各種因素,很多更是不可告人;但是,必然評估了傳媒壓力。因此,還望傳媒,尤其仍然懷有信念的記者,在日常工作上負起自己的應有的責任,為守護公益而堅持,拒絕唯命是從去謀求自己或他人的私利。

筆者仍然相信,在二月時,不斷質問政府的葡文記者,都是出自善意,都是出於人道的考慮,實屬可幸。至於,是否適宜接回身在湖北的澳門居民,恕不在此討論。從原則看,不幸的是甚麼?就是記者不斷提出的問題,直接或間接源於自己或他人眼前的私利,無視公共利益,甚至有潛藏的危機。

行文至此,最終要提出的是,傳媒向政府施壓,從未停止。近日,就是有傳媒不斷挑戰相對嚴謹的防疫政策,催促政府放寬限制。難以令人相信的是,表面「為民發聲」的背後不涉及某些人,甚至某些企業的私利。誠然,筆者既怒且憂:記者的明辯慎思、專業理念去了哪裡?澳門的公共衛生又將如何得以確切保障?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