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景色恐成回憶
2020-07-28
七月十八日是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日』,當局會在每年七月份的每個星期六、日,開放東望洋燈塔讓市民可進入燈塔內參觀,並可登上塔頂遠眺澳門城區景色,特別是新口岸一帶、珠江口風景。筆者近年來每屆七月份,都會抽空一登塔頂,除欣賞景色外,也不忘為燈塔四周的變化,拍下少許的記錄式照片。
多年來,每趟登上東望洋燈塔頂欣賞風景和拍照時,察覺到澳門的城市建設變化很大,新口岸區多幢新廈先後林立,多個娛樂場酒店的建造和落成啟用,賽車中心的改建等,海邊一帶尤甚,特別是近五、六載,包括填海造地,興建港、珠、澳大橋澳門段和人工島,隨後的通車,以及新口岸外港碼頭一帶的建設和變化,都一一目睹,以及用相機拍下了一些記錄。
城市發展的需要,填海造地、興建跨海大橋,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若過度發展,則會嚴重影響自然景色和地理環境,以及文化遺產景觀受到破壞。在東望洋燈塔下,新口岸和松山腰腳正不斷興建高樓,相信不久將來,大家登上燈塔時,已難看到美景。
登塔景觀不斷消減
廿年來,澳門發展得很快,在繁榮景象下,會令人忘記了舊事物、景觀的重要性,號稱為『遠東第一燈塔』的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燈塔之一,一百五十多年前建造,目的是為航海船隻導航服務,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然為來往珠江口接近澳門的船隻提供導航主要指標,燈塔照射了珠江口個半世紀。東望洋燈塔因與其所在地──東望洋炮台,和側邊的雪地聖母殿教堂,一併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東望洋燈塔位處澳門最高點,年前筆者在海事日開放燈塔時去參觀,見官方導賞員向瀏覽人士介紹景點歷史時指出,在燈塔下平台上有一小圓柱,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指示,圓柱上畫有標尺,是標明位處澳門的最高點,故此站在東望洋炮台,便可遠眺澳門大部分景色,尤其是飽覽珠江口景色。
昔日,人們無需要登上東望洋燈塔頂,只要站在燈塔下的東望洋炮台,便可將新口岸一帶,外港以及珠江口的景色收入眼底。數十年前,人們在炮台下,可遠眺到外港開面的防波堤『南基』,『北基』、『斷基』、『水浸基』海景,現今;因新口岸沿岸一帶的發展建設,加上大規模的填海造地,上述的『基景』已失,只見人工島、填海區,他日登塔賞景,可能只見高廈。
炮台遠眺已無昔日『基景』
很多澳門人都了解,東望洋燈塔是為進出珠江口的船隻導航而建,而東望洋炮台是當年澳葡為防外敵入侵澳門而建造,故此從東望洋炮台可遠眺整個珠江口環境,在天朗氣清無煙霞時更能看見香港大嶼山,現時站在該炮台多見的是海邊高廈,若將來失去原有一望無際海景,對整個文遺景觀,炮台的文遺意義,真是一大諷刺。
或許,在未來的十多年後,大家只能在紀錄片,又或昔日拍下的照片,才能觀看到東望洋炮台的遠眺海景,還有,就是回憶。
今年因受肺炎疫情影響,每年七月份的開放東望洋燈塔措施料會有所改變,寄語大家,有空多到東望洋燈塔走一轉,觀賞一下刻下還可看到的新口岸海邊景色,不必等到燈塔開放日才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