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執意為人文交流築牆

2020-08-03

【特稿】近來,美國單方面在簽證、入境程序上收緊,目標直指部分中國理工科留學生和研究員。不少赴美求學人員和學者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被美國海關及FBI人員“逼供”身份背景,引導性指控“偷竊美國先進技術”,並被扣留電腦手機等個人物品,相關遭遇亦引發美籍學術夥伴的震驚和批評。北京中新社日前刊載相關報道。

對此,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美國使領館近日發出安全提醒,提醒在美中國留學人員提高安全意識,注意防範,妥善應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嚴重侵犯中國留學人員正當權益,完全違背中美兩國人民包括青年一代開展友好交流的共同願望,這是開歷史倒車,祗會損人害己。

想當初,鄧小平于1978年提出向美國派5000名留學生,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當即回復“請派10萬人來”,兩國由此拉開了互派留學生的序幕。而此前,中美人文交流一度隔絕近30年。以致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曾感慨,“從1950年到1971年,華盛頓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國的人還多。”

在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留學人員始終是中美科技教育交流和兩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橋樑,在中美人文交流中始終發揮著“正能量”和“暖力量”的作用。如今人文交流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一起構築起促進兩國關係的三大支柱。可以說,人文交流是促進兩國人民相知相識的“探路者”、加強各領域合作的“鋪路者”、深化兩國關係的“推動者”。

如今,美國單方面祭出禁令和干擾,試圖給交流形塑寒蟬效應。然而,“人文脫鈎”于美方而言亦是自損八百的行為。中國已連續10餘年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第一大生源國,赴美留學生人數約佔美國國際學生總數三分之一,形成約150億美元規模的產業。若減少赴美留學生,不僅對美國經濟將產生不小的衝擊,更有損美國開放、多元的教育和科研環境。

人文交流素來不涉政治,是中美間最柔軟的部分。美方以有罪推論,甚至刻意刁難等方式“添堵設防”、殃及無辜,有失大國的胸襟和道義。《紐約時報》曾在報道中明確指出,美國官員也承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些即將失去簽證的學生有不當行為”。對美方行為,多所知名高校亦多有批評。

美方執意為人文交流“築牆”設限,實屬意識形態作祟,更是缺乏戰略眼光的短視行為。嚴重背離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關於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的共識,對留學生“開刀”等在內的新對華政策體現了“草率”和“冒險”色彩,如任由事態惡化,基辛格等老一代美國戰略家奠定的對華戰略恐將一夕盡毀。

中美40多年的建交史表明,兩國關係一榮俱榮,“大到不能倒”,不能為眼前一時的紛擾和浮雲遮望眼,更不能被少數政客的仇華情緒所綁架。一個自信的美國不應害怕中國學者和學生。躲閃既不能讓美國偉大,也不會遏制中國科技的進步。

無論美國某些政客如何鼓吹中美“脫鈎論”,中美人文交流早已成為擋不住的歷史潮流,兩國再也回不到費正清感慨的那個年代。美國政府應當意識到,他們如今刁難的,正是卡特曾豪言力邀的“中美友好使者”。而卡特當年所展示的戰略和胸懷,才是吸引包括中國學子在內的各國留學生的魅力所在。

>>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