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脈』摸清『病灶』才能正本清源

2020-08-05

【正視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達一行於日前分別拜訪澳珠兩地政府,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就推動及加強中醫藥領域發展與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並在粵澳相關醫藥管理領域負責人的陪同下,參觀考察了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一行人除了聽取兩地政府負責人在中醫藥產業發展上的介紹外,這次走訪並沒有為珠澳中醫藥產業格局留下太多政策性的指導,只是強調這次調研是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的重要指示。顯而易見,這是一次“走馬觀花”式的拜訪考察,對兩地中醫藥產業具體落實如何做強做大沒有實質性的指導方向,這也許是本澳從提出發展中醫藥產業以來,十幾年都未成氣候的原因所在。

澳門地方小人口少,中醫藥產業基礎薄弱,如果只是投資搞一個實驗室而無實質產業支撐,要發展這麼大的一個系統性產業,還要計劃將其成為本澳多元產業的有力補充,筆者認為這個計劃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終究還是得要以國家的力量來統籌謀劃,畢竟要將國藥銷售到國外,透過“一帶一路”的優勢為該地區人民帶來中醫藥治療方案,還得要靠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醫療系統有識得中醫的醫生,如果不是光有口號要發展中醫藥出口貿易,那也是很難成事,也正因為此,要在澳門發展以中醫藥產業為方向的出口型創匯企業,那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別說是對外創匯,就以目前的產業凝聚力度,想在發展中醫藥逾半個世紀的珠三角地區搶一杯羹,那也是非常困難的事,特別是在如今半推半就還沒有完全融合到一塊的粵港澳大灣區地區,事關每個城市的產業佈局和稅收,可以認為大家都是精神上支持澳門成為多元產業的格局,現實是大家都會為自己的產業格局不被拖垮留上一手,如此情況要發展橫琴中醫藥產業還是需要一個強大的“手”,可以將力量擰成一股繩才能達成最基本的發展基礎。

一行專家裡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的講話筆者認為還是比較貼切如今面對的現實情況。他認為促進澳門中醫藥事業發展,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中國中醫科學院將緊跟國家戰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充分發揮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人才及技術優勢,助力產業園建設。他提出,希望可以通過在橫琴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國際學院及國際針灸培訓中心,“築巢引鳳”,聚集人氣和產業,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及產業園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同時希望以古代經典名方研究、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為切入點,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打造以期貨貿易為主的新型中藥材交易模式,提高中藥材質量控制水準,推動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化推廣,促進產業園提質增效。

“中醫藥產業園經過多年努力已初見規模,但產業園的發展路向仍在摸索中,”以上觀點本身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認識,如果真有規模那就不是在摸索了,如今的產業格局筆者認為這只是投錢搭了一個框架,而且是連地基都還沒有打好的架子。要真正實現國家戰略定位,就需要做到更為複雜的安排,當中就是基礎的人才培養,這當中不單要培養本地產業需要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培育國外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醫藥人才,這一點已經不是本澳所能承擔得了的範疇,所以非常認同黃璐琦院士提及在橫琴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國際學院及國際針灸培訓中心,築巢引鳳凝聚人氣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及產業園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這一思想。行業發展還得要靠行業領導來統籌,政府職能是配合發展提供便利的基礎設施,要澳門在一窮二白的中醫藥產業格局上有所突破,國家戰略大格局就要有大手筆,更需要有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等一批“國”字當頭的“帶頭大哥”牽頭統辦,引領方向。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