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案再現 市民須提高警惕

2020-08-13

【特稿】司警於本月上旬接獲多名市民報案,懷疑墮入虛擬貨幣的投資騙局,另早前有市民報案懷疑有人借利用網上轉賬/匯款到內地電子支付帳號為名,詐騙當事人金錢後失聯,還有網戀、裸聊,這些類型的詐騙、勒索案,耳熟能詳,市民應該多加留意、提高警覺。

疫情下,市民對於防疫提高警覺,勤洗手、帶好口罩,帶了口罩才可以進入公共場所、商業場所和公交,抗疫有6個月以上,市民習以為常,將之轉變為腦入面潛意識,經常提醒自己及身邊的親友;可是,對於潛在已久,萬變不離其宗、換湯不換藥的各類騙案、網戀、裸聊勒索這類案件,警覺性仍不足。近數月,該類型案件仍有曝光,近期有女公務員墮網戀陷阱而招至金錢損失、有市民懷疑有人借利用網上轉賬/匯款到內地電子支付帳號為名,詐騙金錢;以及有市民墮入虛擬貨幣詐騙局、口罩詐騙案、代購騙案等。大部份的受害人,當金錢去如黃鶴的一刻,才驚醒原來自己跌入天仙局當中,成為了羔羊。

司警近年在本澳各大電子媒體、社交平台推出了不少的公益廣告,亦主動向傳媒發佈案件,目的便是想提醒市民,提防詐騙,最初由提防長者防範拜神黨、猜猜我是誰、假的電話綁架案、冒充快遞員/公權力機構職員要求匯款轉帳等,不少長者經過長期的公民教育,變得精明;針對冒充內地公安類型案件中,司警曾針對當時有不少大學生上當而開展特定對象的公民教育,算是略見成效,如今,長者精明了、大學生防範意識提高了,仍有女性、消費者成為騙徒的目標。吸收長者和大學生宣傳的經驗,司警應該針對近期的詐騙案件作宣傳,進一步提高宣傳的覆蓋面,例如在社交媒體、應用軟件這類介面加強宣傳,和與銀行再加強合作,當客戶提取/轉賬某一定金額時,給予提示字句,把好最後一道防線。

司警不時呼籲市民,聲稱 “低成本高回報”的投資可能涉及詐騙,投資前必須提高警惕,慎防受騙。投資、貨幣兌換,還是透過合法和受監管的金融機構,而購買商品,盡量到實體店兼商譽良好的店鋪;像極了愛情的網戀,要擦亮眼睛,核實對方真身,若是感情和情緒上的問題,應向社服機構專業社工尋求情緒輔導,勿讓騙徒有機可乘。

>>方圓